5月16日,北京市氣象臺已發布雷電橙色、冰雹黃色、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據北京市氣象臺消息,下午天空就開始慢慢變臉,“雷雨+大風+冰雹”組團來炸場。
15時至23時我市自西向東有強對流天氣。預計15時前后山區分散對流開始發展,傍晚前后影響城區,將出現8~10級雷暴大風,伴有分散冰雹天氣。雨量分布不均,局地短時雨強較大,最大小時雨強20~40毫米/小時。
受冷空氣影響,16日半夜至17日傍晚我市大部分地區有4、5級偏北風,陣風8、9級,山區局地可達10級以上。下班趕緊回家,提前做好防范。
冰雹天氣為何多發?
京津冀地區夏季強對流天氣多發,冰雹是除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外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具有局地性和突發性特點。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娜表示,5月、6月的北京,本就容易出現冰雹天氣,可以說是冰雹的高發期。因為這時處于季節交替階段,下墊面逐漸回暖,高空受冷空氣影響,就很容易出現冰雹天氣。
連日來京城氣溫都比較高,在這樣的氣溫下,有助于能量累積,一旦有比較好的觸發條件,就容易產生較強的對流天氣。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根據統計數據,從1980年至2019年,6月是冰雹出現最多的時期,其次是7月和8月,5月和9月冰雹發生的站次和日數相當,3月、4月和10月偶有發生。
具體到發生時段,從1980年至2019年冰雹站次的日變化來看,午后至傍晚為高發時段,該時段內,14時至15時和18時至19時是冰雹出現的2個峰值時刻。
從1980年至2019年北京地區40年冰雹發生站次分布來看,西北部延慶山區(如佛爺頂)出現冰雹次數最多,其次在西部、北部山前(如門頭溝、昌平、懷柔、平谷等地)和沿山一帶出現站次較高。此外,平原的偏西部區域(海淀、石景山、豐臺)也是冰雹的相對高發區。
北京市教委:中小學停止戶外活動
北京市教委發布消息,請各單位提前做好雷電、大風、冰雹防范工作,并關注強對流天氣對周五放學及晚高峰的不利影響:
中小學、相關培訓機構停止戶外活動。
進行排查巡查,做好廣告牌加固、高空作業防護,妥善安置易受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加強在建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做好防風、防火等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檢查重點部位、臨時設施穩固性,加固、防護好大型設備,檢查避雷裝置是否有效,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立即整改。
通過短信、微信等形式向師生發布安全提示信息,指導學校做好大風災害防御和學生避險逃生安全教育,冰雹、雷電等極端天氣期間避免戶外逗留。如遇突發情況,要及時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