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國際局勢紛繁復雜,美國的經濟由于高負債陷入危機當中。
為了挽救國家經濟,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對全球所有國家加征關稅,也因此與中國開啟了一場“關稅戰”。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雙方都是受害者,經濟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美國之間GDP總量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美國內部矛盾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了出來。
然而在中美兩國第一季度GDP數據公布后卻讓我們大吃一驚,中美之間的差距再次擴大,中國的GDP已經跌到了美國的60%。
在當前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美國顯然受到的影響比中國更大,并且中國的經濟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
這便讓很多人產生了疑問,我國的GDP為何與美國拉開了如此大的差距?接下來中美兩國的GDP情況會是如何?
一、美國GDP數據已經公布
美國商務部在4月30日公布了第一季度的GDP數據,達到了7.49萬億美元。
但第一季度美國實際GDP按照年率計算的話環比萎縮了0.3%。
這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不僅低于市場預期,更是與2024年第四季度2.4%的增速形成了鮮明對比。
經濟之所以會出現下滑,主要受到了三大原因影響。
首先就是進口激增拖累了經濟增長。
特朗普出臺關稅政策后,美國企業為了應對便在第一季度集中“搶進口”,這就導致進口環比折年率飆升到了41.3%,相當于是整體經濟被砍掉了5%,增長了他國的GDP。
與此同時大量的進口商品也都存入了企業庫存,庫存投資反倒拉動GDP增長了2.3個百分點。
雖說庫存投資對國家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這種庫存前置的效應卻很難繼續持續下去,未來也無法在轉化為有效的經濟增量。
第二大原因就是聯邦政府的支出減少了5.1%,尤其是國防開支的縮減,直接導致政府支出拖累經濟增長0.33個百分點。
這也與現任總統特朗普的財政收緊政策有關,雖說其本意是為了減輕國家負擔,但是卻加劇了短期的經濟壓力。
而第三大原因,就是消費增速出現了放緩的情況。
據統計美國占總量70%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速從4%下降到了1.8%,耐用品的消費更是出現了3.4%的負增長。
在美國關稅的影響下三月份出現了一波“搶購潮”,但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卻跌倒了最低水平。
因此從表面上來看美國經濟總量同比增長了4.73%,但實際上卻呈現出“虛胖”的情況。
美國進口激增和政府支出縮減屬于一種暫時性的干擾,因此在第二季度很可能會出現反彈,尤其是美國當前所面臨的通脹壓力,更是會導致其經濟出現短期波動。
關稅政策的影響下也已經讓美國企業的投資決策出現了延遲,多家企業都開始重構供應鏈,讓成本再次推升。
如果美國全面實施關稅政策的話,美國的通脹壓力會更加巨大,美國的GDP更有可能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現如今美聯儲既要應對經濟放緩的情況,也要抑制通貨膨脹。
未來的經濟走向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反觀中國卻出現了“開門紅”的情況。
二、中國第一季度GDP情況如何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能夠看到,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GDP達到了31.8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4%,環比增長1.2%。
當前的增速高于2024年全年的5.0%,也高于第一季度的5.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于前列。
而中國的經濟能夠得到穩定發展,主要得益于三產業的有力支撐。
中國農業的增加值增長3.5%,糧食安全和畜牧業生產保持穩定,冬小麥的播種面積也有所增加。
第三產業則增長了5.3%,數字經濟和服務業成為了經濟增長的全新引擎。
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領域增長了5.9%。
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分別增長了45.4%、44.9%、26%。
這一數據顯示了中國高端制造業的強勁動能,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動力。
在消費和投資領域,中國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消費品的以舊換新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家電、家具、通訊器材等商品的零售額增長了近20%,餐飲消費增長了4.7%。
在中美關稅的背景下,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和高科技投資分別增長了5.8%、9.1%和6.5%。
雖說全球貿易環境在美國關稅的影響下面臨巨大壓力,但中國出口仍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競爭力。
貨物出口總量在第一季度增長了6.9%,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5.8%,站進出口總額的56.8%。
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的“開門紅”為全年的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們卻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雖說國家消費有所回暖,但居民的消費信心卻依然處在溫和復蘇的階段,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只略高于GDP增速。
需要進一步保障就業和收入分配改革來提振消費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關稅目前還未有定論,若是美國繼續對中國展開限制的話將會對出口貿易造成沖擊。
今年第一季度進口下降6%已經體現出了內需出現疲軟的情況,接下來需要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和產業鏈韌性來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沖擊。
因此綜合中美兩國的經濟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而美國則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
但從GDP總量來看,中美之間的差距卻出現了擴大的現象,這反映了中美經濟的什么問題呢?
三、中美差距拉大問題到底在哪
實際上中美GDP差距拉大是匯率、統計方法、經濟結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兩國比較GDP的時候需要將人民幣換算為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出現了貶值,這也就意味著同樣規模的人民幣經濟總量,換算成美元后出現了“打折”。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統計GDP時只需要用美元進行計算即可,不需要考慮匯率的問題,這就讓美國GDP占據了天然的優勢。
這就如同是兩個人站在起跑線上一起跑步,美國用自己的實際速度跑,但中國卻綁上了一個沙袋負重跑步。
在統計方法上中美兩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中國一般習慣用“同比”也就是與去年相比,但美國則更愿意用“環比折年率”也就是將季度數據放大為全年增速進行計算。
若是按照統一計算方式計算的話,中國增速將明顯高于美國。
在核算方法上中美兩國也存在差異。
美國計算GDP時會將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全部計入,甚至律師費、金融衍生交易品等活動也會納入計算。
中國則側重實體產業的實際產出,因此部分服務價值被低估,這也造成了兩國GDP存在的差異。
當前美國正面臨著通脹壓力,關稅的影響下美國商品也出現了漲價。
然而這種“繁榮”并不能表示實際的經濟增長,反倒是國民的生活面臨巨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過于依賴消費,制造業出現空心化的問題,第一季度工業產出僅有中國的60%。
反觀中國則一直注重工業發展,第一季度制造業增長了9.7%,新能源汽車產量激增45%,一直被美國卡脖子的半導體自給率也突破了70%。
這些成果都無法在短期內創造GDP數據,需要更長的事件才能取得結果。
特朗普所加征的關稅造成了企業的惡性囤貨,讓美國第一季度進口額出現了激增。
但中國卻通過“以舊換新”、“退稅”政策激活了內需,讓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增長。
這都對沖了關稅帶來的沖擊,也為中國后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我們也需要知道,GDP差距背后更多的是統計規則,中美差距拉大并非是經濟實力的逆轉,而是短期波動所產生的結果。
當前美國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和滯脹風險,中國則通過產業升級夯實基礎。
國家經濟這份答卷仍在書寫,時間也會見證二者誰才是真正的“強壯”。
結語
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GDP總量只是經濟數據中的一項,雖說能夠體現國家的經濟情況,但是卻不能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主要標準。
美國GDP之所以會與中國拉大,主要還是因為其通貨膨脹導致物價水平攀升,加上美國群眾加征關稅前的報復性消費才提高了GDP水平。
現如今美國的關稅政策已經讓自己遭到了反噬,并且美國正在與中國洽談希望能夠停止關稅戰。
這已經反映出了美國“認輸”的態度,我們也相信以中國的經濟韌性,必然會在下半年保持穩定發展,在中美博弈中也能用中國智慧靈活應對。
美國的GDP數據無論多高,都無法掩飾當前的經濟窘況,互相限制只會兩敗俱傷,友好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
中國經濟網 2025.4.16 《乘勢而上,看中國經濟破浪前行》
中國廣西政府網 2025.4.16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數據》
新華社 2025.4.17 《經濟季報聽信心︱從2025年首季成績單看中國經濟穩健開局》
金融界 2025.5.2 《美國2025年-季度GDP數據解讀 消費穩健投資尚可》
中國新聞網 2025.5.1 《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萎縮0.3% 三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陳興宏觀研究 2025.5.2 《進口拖累,投資補位——美國2025年一季度GDP數據解讀【陳興團隊?財通宏觀】》
新華社 2025.5.1 《美一季度經濟環比萎縮0.3% 英國央行暗示美元地位下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