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天津市兒童醫院心理專家紀慈強調:“再完美的隔代撫養也比不上有瑕疵的親子陪伴。”
也就是奶奶帶大的孩子,跟媽媽帶大的孩子還是有區別的!
他建議白天可以奶奶幫忙一下,但是晚上盡可能的是媽媽陪孩子睡,畢竟對于孩子來說晚上睡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晚上睡覺的時候他會比較放松,身邊跟著他最親近的人,對于他的安全感是大有幫助的。
彤彤出生的時候,家里面條件不是很好,媽媽帶她到4個月就要出去工作了,所以媽媽在月子期間其實就已經把彤彤給奶奶照顧了,也就是她一出生主要是跟著奶奶的,奶奶對于彤彤那就是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以說對她百依百順。
但是彤彤到了10歲的時候,卻很明顯跟同齡人不太一樣,比如說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她不喜歡,天天待在家里面,上學也不想上,后來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她是分離焦慮和社交障礙。
從小孩子跟媽媽睡還是跟奶奶睡,慢慢的長大,會有這些差距
差距一:情緒管理能力
有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是本事!有情緒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孩子可能容易生氣,或者是委屈或者是發火,這種情緒的問題很正常,但是你的情緒能不能控制得住,這就是能力的問題。
比如說在上學的時候被老師批評可以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無論是學渣還是學霸,都有可能被老師批評過,當然學渣被批評的概率會更高一些,但是有些小朋友能被老師批評之后就很快沒事了,有些小朋友被老師批評之后,第2天就鬧著說不上學了,因為老師批評他了。
瑪麗·安斯沃斯在“陌生情境實驗”證實:跟媽媽一起睡的孩子,在壓力的情境下更快的恢復平靜。
也就是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會更強一些,而跟奶奶睡的情緒控制能力會更弱一些,孩子的情商比較低。
差距二:孩子的自信程度
小溪的哥哥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后來生下她之后她媽媽堅決要自己帶,就說不是自己帶的孩子不親,而且奶奶比較寵孩子,小溪在學校里面雖然成績不太好,但是她真的是很自信。
有一次班級搞一個演講比賽,老師已經選出了同學,但是小溪非常勇敢的跟老師說,老師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我回家再練兩天,你再看看我是不是可以。周末在家狂練兩天,星期一的時候,很自信的上去演講,老師最后點點頭說,有進步,然后她去演講的時候真的拿到了三等獎。
從小一直跟媽媽睡的孩子會更加自信。因為媽媽的體味,心跳,氣味都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
心理學研究對比:跟媽媽睡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愿意探索,而那些自己睡的容易退縮。
差距三:孩子的獨立能力
天津市兒童醫院調查發現,隔斷撫養兒童中30%存在著依賴型的人格,比如說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背書包,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穿鞋子,總是依賴家里面的人給他做,有些孩子三歲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還得老師喂,這些都是屬于不夠獨立的。
因為老人家帶孩子就比較容易溺愛,會導致孩子自我中心。而媽媽帶大的孩子獨立能力會更強一些,因為媽媽會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差距四: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他的智商有關,跟他的專注力有關。
研究發現,跟媽媽一起睡的孩子晚上睡覺醒過來的次數更少,深睡眠的時間更長,會促進孩子前額葉皮質的發育,也讓孩子會更聰明一些,更專注一些。
而且跟媽媽睡的孩子,一般媽媽會更加培養孩子的睡眠規律,規律睡眠的孩子,他的語言和記憶力測試中得分會更高。
對比日本和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媽媽親自參與睡眠照料的孩子,10年后學業成就和創造力顯著更高。
孩子不會記得你買了多少玩具,但會永遠記得那些被擁入懷里的夜晚,每一個共眠的夜晚都是為他們的心靈接種抵御未來的疫苗。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