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大央企航司:
東航、國航試行推出往返京滬快線跨航司自愿簽轉服務,開啟航司合作新篇章。
也許這是東航、國航兩大航司加強合作走出的一小步,卻是民航業內加強合作、強化協同
走出的一大步。
尤其是在當前,民航業“內卷式”競爭嚴重,行業日趨艱難的情況下,更需要合作、協同,甚至是聯手。
一、京滬快線跨航司簽轉:航司協同的一小步
東航與國航這兩家央企航司,在上海虹橋機場和北京首都機場之間的快線航班上,試行跨航司自愿簽轉服務,這一舉措意義深遠,為雙方、旅客和行業都帶來了全新的局面。
1. 服務覆蓋范圍
航線:上海虹橋?北京首都單程航班
時段:2025年5月6日-8月5日執飛航班
適用客票:東航/國航實際承運、經濟艙6折及以上艙位(8折以上艙位免手續費)
2. 操作規則
需在原航班當日且起飛前辦理
無托運行李限制
簽轉需補差價,系統自動計算價差與手續費。
虹橋機場:321柜臺(東航)、302-303柜臺(國航)
首都機場:東航綜合服務柜臺(位于2號航站樓國內出發H島),國航33號柜臺2—6號窗口(位于3號航站樓出發層H島)和前廳售票柜臺7—9號窗口(位于2號航站樓出發層)
二、突破藩籬,為旅客出行“松綁”
以往,不同航司之間的航班簽轉存在諸多限制,旅客一旦購票,就像被“鎖定”在特定航班上,行程調整極為不便。
此次東航與國航打破這一常規,對于持有經濟艙6折及以上艙位客票的旅客,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支付機票價差將航班改簽至同日對方航司實際承運的同航段航班,8折以上艙位還能限免一次簽轉手續費 。
想象一下,一位商務旅客原本預訂了東航上午的航班前往北京,但因臨時會議提前,他可以在未托運行李的前提下,在航班起飛前前往值機區指定柜臺,快速改簽為國航稍早的航班,輕松趕上會議,避免了因航班限制導致的行程延誤,大大提升出行的靈活性。
對于經常往返京滬的高頻旅客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讓他們徹底告別因航班變更帶來的焦慮。
三、強強聯合,提升市場競爭力
東航與國航,作為國內航空業的領軍企業,各自擁有龐大的航線網絡、優質的服務體系和忠實的客戶群體。
此次在京滬快線推行跨航司簽轉,是雙方資源整合的大膽嘗試。
從航線資源看,京滬航線一直是國內最繁忙的空中通道之一,每日往返航班近80架次,東航、國航航班總計占比近9成。
通過簽轉服務,雙方可以共享客源,將各自航班的空余座位充分利用起來,提高航班客座率,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互利共贏。
在服務資源上,雙方還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優化京滬快線的服務品質,從值機、安檢到機上服務,為旅客打造更加優質、高效的出行體驗,進一步鞏固在京滬航線上的市場優勢,吸引更多旅客選擇。
現在,為什么大家都選高鐵。
一是候機樓太大,從進候機樓到登機要花費好長時間。
二是手續繁雜,值機、安檢、登機一系列過程。
三是離市場太遠,不便利。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航司之間存在高度割裂。
選擇高鐵,就是一家,不像航空公司幾十家。
高鐵就一個12306。
航空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的APP,所以旅客只有到OTA上購票了。
航司之間不僅簽轉麻煩,而且一進候機樓找個值機柜臺,都花費好長時間,因為每家航司只負責自己的航班。
東航與國航的這一合作,不只是兩家企業的局部調整,更是為整個航空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行業層面,它為其他航司之間的合作樹立了典范,鼓勵更多航司探索跨航司合作模式,推動行業從單純競爭走向競合發展,促進航空市場的良性循環。
從長遠來看,隨著跨航司簽轉服務的不斷成熟和推廣,有望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的國內航空運輸網絡,讓旅客在更多航線上享受到靈活出行的便利,為我國從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邁進注入強大動力。
其實,從前段時間三大航在自己APP上實現對方機票的互售,到現在的簽轉,翼哥真希望航司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
因為,這不僅僅有利于航司自身提升收益、提升市場掌控力。
更是方便旅客、提升服務質量的舉措。
說實話,方便旅客,就是方便航司自己。
東航與國航在京滬快線的攜手,是一次以旅客需求為導向、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創新實踐。
希望航司之間的合作更多,大家攜手共贏,而不只是相互打價格戰,相互卷,把行業卷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