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裴詩語/文 趙杰/攝)揮動“星筆”,解鎖古人“仰觀天象”的浪漫智慧;聆聽東漢天文學家張衡與現代學者的對話,感悟人類對宇宙奧秘永恒追尋的信念……5月16日,“星瀚萬象——天文與科技的交融詩章”主題展覽在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博物館開展。
本次展覽由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投石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博物館承辦,以“科技賦能天文,文化傳承創新”為核心理念,為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的天文科普盛宴。
在“星穹幻境?科技探微”單元,觀眾借助VR、智能交互等前沿技術,沉浸式繪制星座、探索行星奧秘,并通過距離感應展示,創新再現了紫金山天文臺的近代建筑遺產與偉大科學成就。
只見“星象解碼”裝置前圍滿了人,游客戴上VR設備,瞬間仿佛步入了一個3D半球形夜空之中,周圍是浩瀚璀璨的星辰,如夢如幻。這時,只要揮動手中特制的“星筆”,就能親手勾勒星座輪廓。
“星辰幻域”裝置同樣人氣爆棚。以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新彗星為引子,輕輕滑動指尖,便開啟了一場奇妙的太陽系星際之旅。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與現代學者,如何進行跨時空的對話?在“星漢溯光?文脈傳承”單元,挖掘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智慧結晶,實現古今天文思想的對話碰撞,展現傳統宇宙觀對現代科研的啟迪意義。
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博物館科普教育部主任林滟茹介紹,此次展覽是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博物館在智慧文旅與數字藝術融合發展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在科普教育領域的又一重要實踐。創新的展陳形式推動了學術成果的大眾化傳播,搭建起公眾與天文科學的溝通橋梁。
未來,博物館將持續深化“科研+科普”雙輪驅動模式,在天文科普創新、文旅產業升級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天文與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科技惠民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