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
各地的地名有這別樣的含義
有的地名簡單易懂
有的則暗含深意
以至于經常將它們讀錯音
今天地理君帶大家了解一下
我國各個省區都有哪些易讀錯的地名
文章中紅色字體為當地地名的正確讀音
在首都北京,究竟還有多少人把下圖這個地名錯讀成潭柘tuò寺,正確讀音應為潭柘(zhè)寺。
柘 zhè,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型樹木
也可以作為姓氏
潭柘寺里的“潭”是后山龍潭
“柘”是寺前的柘樹
前面有柘樹,后面有龍潭
所以才有了潭柘寺
爨,這個字兒,不但不會念,更不會寫。
爨(cuàn),這個字本意為燒火做飯,爨人便是指廚師,另外爨還是一種姓氏。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是一座建于明朝的古村落。
爨底下村
黑龍江
在黑龍江,很多地名都是由少數民族音譯而來,所以我們會經常聽到一些比較奇特的地名讀音。比如:穆棱(líng)市,“穆棱”是“穆勒恩”、“木倫”的轉音,滿語為“馬”的意思。
穆棱河草原云天
以訥謨爾河得名的訥(nè)河市,滿語為“打牲”之意。
坐落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黑龍江山環水繞,一說滿語“間隙”(指河水時急時緩)之意;或是說滿語“雜草叢生”、“草木茂密”之意時,那便是指的蜚(fēi)克圖的地名來源。
吉林
在黑龍江,璦琿讀作ài huī;而到了吉林省,琿春:則變成了hún。
琿春防川一眼看三國
“琿春”作為地名,因河而得
吉林省白城市下轄的鎮賚(lài)縣,應該有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個賚字。“賚”是一個不常用的字,字形很陌生,仔細看是由“來”和“貝”兩部分組成,意思是贈送的意思。
鎮賚縣的名字來源于1947年前后,當時鎮東與賚北兩縣合并,各取一字得名鎮賚縣。然而名字中的“賚”其實和漢語里的贈送沒有聯系,“賚”源自蒙語“扎賚特”,意思是洼地(濕地)的意思。
遼寧
岫(xiù)巖縣,全稱是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于遼寧省鞍山市,因盛產岫玉,有“中國玉都”之稱。
岫巖玉多分布在山中,跟其本身字含義類似,山表意,其形像高聳的山,表示岫是山洞,由表聲。
岫巖縣隕石坑是中國首個被證實的隕石坑
直徑1800米,坑深約150米
鼓樓、炮臺、鈴鐺閣,被稱為“天津三宗寶”,其中的鈴鐺閣(“閣”不讀gé,而讀為gǎo)。
這主要是因為當地的方言的影響,然后經過歷朝歷代的傳遞,最后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鈴鐺閣位于天津市紅橋區,始建于唐朝,遺憾的是,現在幾乎沒有人見過它的真容。因為它在清朝被一場大火燒成了灰燼,雖然鈴鐺閣已經毀于一旦,但是它的名字卻永久的留下來了。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有若干個以“諾爾”、“淖”、命名的湖泊,這些詞在蒙古語里都是湖泊之意。
“諾爾”通常也被譯作“淖(nào)爾”,千萬別讀成zhuó,例如:達里諾爾,意為“大海一樣的湖”,這里被稱為“百鳥樂園”,棲息著丹頂鶴、白天鵝、大雁等百余種鳥類,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
呼和諾爾,蒙語意為“青色的湖”
新疆
新疆不僅面積大,地名既多又難讀。
龜茲(qiū cí);巴音郭楞(léng);鄯善(shàn shàn);富蘊(yùn);焉耆(qí);尉(yù)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草原濕地
大家應該對龜茲的讀音感到很迷惑,它其實就是已經消失了的西域古國—龜茲。
龜茲,又稱丘慈,屈支。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其轄區相當于現今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
它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要塞之地,來自于東西方的各種元素與文化在此碰撞融合,造就了西域中的一朵樂舞“奇葩”。
庫車龜茲機場的取名
也有紀念龜茲古國的輝煌與繁榮之意
青海
提到青海,不得不說青海湖,作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咸水湖,它的名字人盡皆知。但它的所在地缺少有人能讀對。
風景旖旎的青海湖位于海晏(yàn)縣境內,在深藍錦緞般的湖水邊,在充滿了野性張力的沙灘旁,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草原牧場,與麥浪滾滾、阡陌交通的良田萬頃,都展示著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
海晏縣
甘肅
甘肅多山,因此有許多地名都和“山”有關,坬(wā);巉(chán);崆峒(kōng tóng)......
在甘肅平涼境內有一支脈,山勢奇峻,植被繁茂,既賦有北方高山的雄偉,又兼有南方丘陵的清秀,時而有霧氣彌漫其中,這便是崆峒山。
寧夏
在寧夏銀川市北部賀蘭縣的潘昶(chǎng)鄉,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為數不多容易被誤讀的地名。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這一詩句是賀蘭縣湖光山色、魚米之鄉的真實寫照。這里東靠滔滔黃河;西倚巍巍賀蘭山,充足的水源讓這里擁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稱。
陜西
真是難住了大家伙了,陜西自古都是一個文化大省,文字里面自然也是暗藏玄機。
除了外省很少有人認識的鄠(hù)邑區外,其實陜西還有很多生僻字的地名:金滹(hū)沱(tuó)、虢(guó)鎮、八水之一潏(jué)河、灃滈(hào)、嵐皋( lán gāo).........
鄠邑區渼陂湖
鄠邑區的前身是戶縣
是一個單字縣
于2016年底撤縣設區而來
在上世紀60年代
全國進行了生僻地名簡化的運動
陜西省內很多難讀難寫的縣都改了名
如盩厔改周至,醴泉改禮泉等
西藏
要說西藏自治區那個地名最容易讀錯,那曲肯定榜上有名,正確讀法應該是(nā qū)。
“那曲”藏語意為黑色的河流。明、清歷史文獻中,稱此地為”哈拉烏蘇”“喀拉烏蘇”,均為蒙語和滿語中對“那曲”一名的意譯(黑河)。因此那曲一名,今既為城市名、縣名、鎮名,也是河名。
那曲市尼瑪縣當惹雍錯
四川
四川犍(qián)為,估計好多人不認識這個字,它在四川省樂山地區。犍為歷史文化悠久,自漢武帝建元六年,開西南夷置犍為郡以來犍為就載入了中國史冊,也就是說“犍為”這兩個字已經從西漢時就是一個地名了。
螺髻(luó jì)山,髻這個字說實話地理君開始也不認識,讀成了jī。螺髻山位于四川涼山州普格縣,是峨眉山的“姊妹”山,有螺髻九十九里、古冰川遺跡等美景。
涼山州螺髻山
冰川森林與冰嘖湖
僰(bó)王山,這個字的難度也很高。僰王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四川宜賓興文縣,是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的四大片區之一。
看到瀼這個字,你會不會想起襄?瀼雖然只比襄多了三點水,但它真的不讀xiāng。
瀼渡(rànɡ dù)之名與水有關,源于瀼渡河。瀼渡,重慶萬州區的一個鎮,地處萬州區西南部,長江流經瀼渡,瀼渡河將瀼渡鎮分為兩段,后匯入滔滔長江。瀼渡鎮景色宜人,鯨魚口、仙女洞、石人閱江、逍遙莊、瀼渡飛瀑等景點,散落在小鎮各處。
萬州區長江三橋
此外,“沔”與“鈣”從外形上看比較相似,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把小沔都讀作xiǎo gài。
其實中國有不少名字中帶“沔”(miǎn)字的地方,比如說上沔,仙桃的原名就叫做沔陽,漢江曾經就叫做沔水。
小沔原名小里,當地人引用“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之說,將“里”改成了“沔”,于是便有了小沔。小沔是重慶市合川區的一個小鎮,主體位于合川區境內。
重慶市涪陵區長江烏江兩江交匯
念涪陵(fú)哦
云南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地名自然也與少數民族息息相關。
者竜鄉,這是玉溪市新平縣的一個鄉鎮,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都是一臉懵的,因為沒有見過這個字。正確讀音應該是者竜(lóng)鄉。“者竜”傣語意為較大的古城,早在宋代時期這里就已經形成較大的村鎮。
文山州風光
文山州麻栗坡縣的猛硐鄉是一個瑤族鄉鎮
猛硐是傣語
“猛”指地方即寨子
“硐”指壩子
猛硐意為壩子里的寨子
正確讀音是:猛硐(dòng)
貴州
這里同樣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之一,“岜”這個字在貴州的讀音比較有意思,當地讀(biā),但這個字本來應該讀作“巴”,意為“石山”。不過也不必過分強求,就像biangbiang面一樣,入鄉隨俗吧
岜沙苗寨
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
這里的男子的發型很奇特
剃掉四周,僅僅留下中部盤發為鬏髻(jiū jì)
相傳為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古老發式
山西
解(hài)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在今天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這里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
對于“汖”字,在字典之中只有“pìn”這一個讀音,但在當地讀(chǎng)。
這其實與當地的方言之間有著很大的關系。大汖人說,山水為汖,表示水從山上流下來,就是我們說的瀑布。因為原來進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條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太行山深處,依山勢而建的大汖古村民居
河北
鄚(mào)州,是河北滄州市任丘市的一個鎮,鄚州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藁(gǎo)城,藁城西側與省會石家莊相鄰。藁城地處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市東部。北鄰新樂市,南接趙縣境,東與晉州市、無極縣接壤,西與長安區、裕華區及正定縣搭界,西南與欒城區毗鄰。
滹沱河藁城段
河南
浚縣,看到河南這個地名,大部分的人都讀成了jùn縣了,不過浚這個漢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讀xùn和jùn。作地名的時候讀xùn,比如河南浚縣。
鶴壁浚縣大伾山
澠(miǎn)池縣,澠池本是池塘名,位于峭山和澠池山之間。池塘內有一種金線蛙,名“黽”,注水即生,因此稱“黽池”,后來加“水”,作澠池。
山東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山東郯城這個地名的時候,都把它讀成了炎(yán)城,其實郯城的正確讀音是讀tán(談音)城。
看到芝罘(zhī fú)之名,不認識實屬正常現象,除了本地人,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芝罘,是煙臺市的一個市轄區,因北部有中國最大、世界上最典型的陸連島“芝罘島”而得名。
芝罘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生息繁衍。與煙臺市同名的煙臺山便坐落于芝罘區,三面環海,景色迷人,植物茂盛,礁石奇異,海水澄澈,海鮮好吃,是游玩的好去處。
煙臺芝罘島
湖北
黃陂,這個地名剛開始看到,肯定很多人都會把它讀成huáng pō,正確讀法是念做(huáng pí)。這個地方歷史文化悠久,現今是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轄區。也是湖北有名的“臺鄉”和“僑鄉”。
武漢市黃陂區木蘭云霧山
猇亭,這個地名比較難開口。它念作(xiāo tíng)而不是hǔ tíng。這個地名經常被人們讀錯,它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個城區,也是就是猇亭區。它最開始得名的時期是在西漢,由虎嘯為“猇”。像古時候三國時期發生的夷陵之戰的發生地就是這里。
安徽
安徽省,首先它的簡稱“皖”讀(wǎn),而不是wán。其次由于風景如畫的黃山、皖南古村落、三河古鎮、九華山、天柱山等皆被世人所熟知后,一些地名也經常被誤讀。
歙縣,正確讀音是(shè xiàn),歙字的結構中“翕”字占比較重因此“歙”字常被誤讀為“xī”歙縣,古名歙州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徽州六縣之一,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
被鮮花包裹住的歙縣賣花漁村
濉溪縣(suī xī),因“濉”字寫法類似沙灘的“灘”故常被誤讀為tān xī。濉溪為安徽省淮北市唯一轄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東臨宿州市,南接蒙城縣、懷遠縣、西連渦陽縣,西北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東北依淮北市,境內的臨渙古城,有著千年歷史,是安徽特色旅游鄉鎮。
江蘇
江蘇甪直(lù zhí)看到它,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yòng zhí)。
“甪”字的拼音是lù,這個字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傳說中的神獸名,叫做甪端,是一種有著獨角和鱗片的神奇動物,能夠辟邪保佑人間。
甪直古鎮是一個擁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具有醇正的江南水鄉特色,以水多、橋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而著稱,更因塑壁羅漢和水鄉婦女服飾而聞名天下。
蘇州甪直古鎮
除此以外還有邳州:邳讀pī;栟茶:栟讀bēn;滸墅關:滸讀xǔ,不讀水滸傳的hǔ等等。
上海多水,地名自然與水關聯密切,泖港(mǎo gǎng)。
“泖”字并不難讀,即使不認識“泖”,認字認半邊也能讀對。“泖”比“卯”只多了三點水,讀音是一樣的,都讀作(mǎo)。
泖有“平靜的小胡”之意,多用于地名,比如說泖港鎮。泖港鎮上海松江區的一個小鎮,地處松江區西南部,為上海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水、陸、空交通尤為便利。
泖港鎮
浙江
作為地名“以仙為名”的省份,浙江省的個別地名也不好讀。
首當其沖的便是麗(lí)水,作為浙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雖然名字很好聽,但是很多人都會讀成lì,而正確讀法是麗(lí)水,第二聲。作為一座旅游城市,很多外地游客讀錯也是可以理解的,麗水享有“浙江綠谷”的美譽。
麗水號稱“六江源”,是甌(ōu)江
錢塘江、閩江、飛云江
靈江、福安江的源頭
其中,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甌江貫穿全境
臺(tāi)州也是浙江看似簡單卻很容易讀錯的城市,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讀成(tái),正確讀法是第一聲!臺州自古有“海上名山”的美譽,居山面海,平原和丘陵相,“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構成,讓臺州的山地景色優美無比。
湖南
耒陽(lěi yáng),“耒”比“未”只多了中間一橫,但是讀音卻一點都不相同,千萬不要把“耒”讀成“未”或者是“末”。它真正的讀音是(lěi)。
耒陽是衡陽市代管的縣級市,主要位于衡陽市南部。其歷史悠久,于秦始皇二十六置耒縣,因耒水而得名。西漢高祖五年,因耒縣地處耒水之陽,故而改名為耒陽縣。
耒陽蔡倫竹海
江西
鉛山縣(yán)地處武夷山脈北麓,東連上饒縣,西接弋陽縣、貴溪市。晚唐詩人王駕曾以“鵝湖山下稻粱肥”、“家家扶得醉人歸”的詩句,生動描繪了農耕經濟時代鉛山的富足與和諧。宋代哲學家朱熹與陸九淵的“鵝湖之會”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著名詞人辛棄疾晚年也寓居鉛山,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蓼花鎮(liǎo)地處久負盛名的廬山腳下,緊靠鄱陽湖。南部有蓼花池,洼地多生蓼花;東部有大面積沙山,多種植名貴藥材蔓荊子。2016年5月,江西省政府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調整后的廬山市蓼花鎮更名為廬山市星子鎮。
廬山秋景
福建
作為福州人“爛熟了”的地方,三坊(fāng)七巷你讀對了嗎?
“坊”字是個多音字,外地游客容易將“坊”念作“fǎng”,其實fāng才是正確讀音。它的兩種讀音是“fāng”和“fáng”(沒有“fǎng”的讀音哦),其中,fāng才用來指街巷、里巷,而fáng則表示小手工業者的工作場所,如作坊。
三坊七巷
厝(cuò),這個字作為地名在福建出現的次數多達數千次。閩南話中,厝就是屋與家。在宗族意識強烈的福建,一村或許就是一宗,人們便會以姓冠名于厝,如廈門的曾厝垵、孫厝等。
福建平潭石頭厝
臺灣
臺灣赤嵌(kàn),“嵌”字常讀作“qiàn”,只有在地名中讀kàn。
赤崁樓又稱作赤嵌樓、次崁樓,位于臺南市的中西區,是一座歐式建筑,不過后來只遺留了部分殘跡,現在是國家一級古跡。
臺灣臺南:赤崁樓
廣西
來到廣西,不得不提“邕”(yōng),作為首府南寧市下轄的邕寧區,很多人都不認識。
漢朝時期,今南寧市邕寧區一帶為郁林郡領方縣及合浦郡治合浦縣轄地。唐朝時期該地區屬邕州。1914年1月,改稱邕寧縣。
邕寧區紅土地
廣東
在廣府文化區,多為水鄉澤國,河道縱橫,低地遍布,因此河網同樣密布。
霞涌,很多小伙伴們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肯定會自信滿滿的組成“霞泳”, 但實際上這個字應該讀成“chōng”。(主要指河汊處)
深圳路牌
在深圳建立特區之前60%為客家人
在客家方言中稱田野間的水溝為“涌”或者“圳”
帶涌的地名一般就是河海交叉的漁村
而由于客家人主要分布在
深圳東部的龍崗、坪山、大鵬等地區
所以這些地名大都出現在深圳東部地區
除此以外,廣州有棠涌(chōng),番禺有蝦道涌,南海有官山涌,順德有黃涌。另外也用作村落名,如珠海后門涌、中山西基涌等等。
東“莞”(guǎn),莞本指水蔥一類的植物。珠江口岸,獅子洋上,東江之水,逶迤而來。咸淡水的匯聚之處,孕育著勤勞的東莞人民,也生長著一種堅韌的水草,東莞因之而名。
“儋州”的讀音為(dān zhōu),海南儋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稱它為儋耳。有著“百越之地”的稱號,漢代年間設立儋耳郡,正式劃入中原王朝統治范圍,直至唐朝儋耳郡才改為儋州。
儋州市的地形地貌也極為復雜,南部呈現波浪狀低丘陵地勢,北部則坡度較緩。總體來看儋州處于海南省的丘陵地帶。
儋州千年古鹽田
當地居民鑿石為槽
以之盛放海水,借助烈日曝曬成鹽
開創日曬制鹽的先河
香港
作壆坑、鴨乪寮、雞笪(dá)樹、赤鱲角、夏愨(què)道......這些含有生僻字的地名均出自香港。
形容田間平地,粵語則常用“壆”、“坪”等:“壆”音(bó),粵語里指田地分界處高起的埂子,北方一般稱之為“壟”,如作壆坑;坪,即形勢廣闊而稍高的平原地,如秀茂坪。
很多香港地名里的粵語特有字詞,還反映出當地環境特征:如鴨乪(náng,粵語里指彎曲的河流)寮、白薯茛(gèn,粵語里指一種落葉灌木)等、雞笪(dá)樹(一種竹子)等。
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線
赤鱲(普通話讀音liè)角,
其中粵語讀音同“蠟,là”
此外,“涌”作為地名也經常出現在香港的地名中
圖為位于香港鲗魚涌附近的“怪獸大廈”
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由澳門半島、氹(dàng)仔島、路環島、路氹(dàng)城(路氹填海區)組成。
“氹仔”是一句廣東方言,意思是指小水塘,或者說一個小泥塘。氹仔島面積小,僅有2.57平方公里,由大氹仔和小氹仔兩個小島組成,后來由于泥沙淤積和人工填海,將兩座小島合二為一才形成今天的氹仔島。
澳門氹仔島風光
地名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
地域范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
每個地名的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故事或內涵
易讀錯的地名太多太多,無法窮盡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補充
參考資料:
1、《中國歷史地圖集》元明時期東北地區地名標繪獻疑.劉陽.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23,38(04)
2、100個最容易讀錯的中國地名,很多人一讀就錯@天地史話
3、新疆17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全都讀對算你厲害!@搜狐城市-湘西
4、【漲姿勢】中國最難讀的地名,讀對一半就是學霸@新華網.2017.5.8
5、四川最難讀的五大地名.大美筠連.2017.6.14
6、重慶五大難讀地名,看著就不認識.@行者計老磨2021.9.21
7、不是你沒文化,是因為云南這17個地名真的很難認@胡哥旅游攻略.2024.1.22
8、“一些字改讀音”竟是假的?河北這些一讀就錯的地名,你可要記牢了!河北文旅.2019.2.20
9、5個最容易讀錯的河南地名.@都教授
10、最難讀對的6個山東地名,據說80%的人都讀錯過!你讀對多少呢?@都教授
11、安徽生僻字地名你認識幾個,快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敬財vlog
12、耒陽、汨羅、斫曹、棖沖、筻口,湖南五大難讀地名,你能讀對幾個@行者計老磨
13、盤點江西部分地名美食特產中的生僻字,你有讀錯過嗎?@江西日報
14、在香港地名面前,你我就是個文盲@時尚城市研究院2023-07-03
撰文:小美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網絡
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微信公眾號
新媒體編輯: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