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泰國司法機構就 3 月曼谷摩天大樓倒塌事件采取重大法律行動。5 月 15 日,曼谷刑事法院向 17 名涉及大樓設計、施工及監管的人員發出逮捕令,其中包括前意大利 - 泰國發展有限公司(ITD)總裁 Premchai Karnasuta。這起造成 89 人死亡、7 人失蹤的悲劇,暴露了泰國高層建筑安全監管的深層漏洞。3 月 28 日緬甸 7.7 級強震波及泰國首都曼谷,位于乍都乍市場對面的 30 層國家審計署新辦公樓發生結構性坍塌。這座耗資 20 億泰銖(約 5900 萬美元)、歷時三年建成的地標性建筑,在震動中如紙牌屋般迅速解體。
監控畫面顯示,大樓中部首先出現裂縫,隨后整體向西傾斜倒塌,現場 400 余名工人緊急逃生,最終釀成東南亞近年來最嚴重的建筑安全事故。據當地媒體報道,負責調查大樓倒塌原因的警方表示,逮捕令是向參與該大樓設計、建造和建筑監督的人員發出的。
警方只透露了其中一人的名字,即商人 Premchai Karnasuta,他曾擔任意大利-泰國發展有限公司(泰國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的總裁。泰國媒體周四報道稱,調查人員發現該建筑的電梯井存在結構缺陷。泰國當局尚未公布大樓倒塌原因的調查結果。盡管緬甸地震是直接誘因,但涉事方未能遵循泰國《建筑抗震設計標準》(TIS 2447-2014),導致大樓無法承受預期外的水平震動。坍塌時的鏡頭顯示,由于強烈震動,曼谷的高層建筑搖晃,屋頂水池里的水落到下面的街道上。事件引發泰國社會對建筑行業監管的強烈質疑。據泰國消費者委員會數據,過去五年間,曼谷新建高層建筑中約 15% 存在不同程度的結構安全隱患,而此次倒塌的審計署大樓曾獲 "綠色建筑認證"。
專家指出,泰國建筑法規雖與國際接軌,但基層監管普遍存在 "重審批、輕過程" 現象,施工階段的第三方監理往往流于形式。目前,意大利 - 泰國發展公司股價已暴跌 28%,多個在建項目遭業主暫停付款。泰國皇家工程院緊急修訂抗震設計規范,要求所有新建建筑需能抵御里氏 7.0 級地震的沖擊,這一標準較此前提升了 50%。這場災難不僅是對泰國建筑安全體系的嚴峻考驗,更敲響了東南亞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警鐘。當摩天大樓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時,如何確保 "高度" 與 "安全" 的平衡,正成為全地區亟待解決的發展命題。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