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啟動會在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教育集團)舉辦。來自京津冀地區的38所學校成為首批共同體成員校。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通州區教委、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和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等單位的專家引領下,共同體將聚焦“心理發展—學業成長雙螺旋互促模型”,探索構建“心理教育與學科教育深度融合、家校社協同共振”的立體化育人體系,形成可復制的學校心理健康治理現代化樣板。
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教育集團)是共同體發起單位。學校黨總支書記王鳳明介紹,通過構建“共生共長”的心育體系,學校開展了“課程-心智-生態”三位一體的育人實踐,建立起AI心理云平臺的精準支持機制。“多年實踐讓我們深知,心育不是一所學校孤軍奮戰的探索,而是一項需要區域協同、家校社協同的系統工程。”王鳳明表示,共同體旨在貫徹“全員心育”理念,解決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孤島化運作、碎片化干預、低效化協同等問題,從個體、組織、生態層面夯實“心理健康基座工程”,培養心智健全、學業有成、適應未來的復合型人才。
啟動會上,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副校長彭玉光宣讀了關于成立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的倡議。與會領導啟動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并為首批38所成員校授牌。首批成員校包括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育才學校通州分校、北京市通州區芙蓉小學等10所中小學校,天津市武清區、薊州區等地的4所中小學校,河北省三河市、遵化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等地的24所學校。
根據《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章程》,共同體成員校將堅持“教育線、心理線”雙核驅動機制,打造“教育心理雙螺旋生態”,共同探索教育場景與心理技術的深度融合;將 AI 預警系統與生物反饋技術融入傳統心理服務,建立可視化心理健康數據駕駛艙;建立“家校社醫”四位聯動支持網絡,形成“測評-干預-跟蹤-提升”的閉環管理系統;培養一批種子教師,使教師成為“學科教學+心理護航”的雙重賦能者。各成員校通過共同體可以獲得教師培訓、學生發展、課程資源、標準化建設等多項支持。
當天,啟動會現場還設置了“心理矩陣活動”體驗區,來自京津冀三地的干部教師通過VR課程體驗、AI心理訪談、心理羅盤等前沿技術,切身感受科技與心理教育的深度融合。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教師展示了“心理委員示范課”“生涯規劃課”等特色課程,展現了學校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實踐成果。
通州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州區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重點支持課程開發、教師培訓和家校協同平臺建設,推動心育從“軟任務”變為“硬約束”。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的成立,既是落實“全員心育”戰略的創新實踐,也開拓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重要領域。下一步,共同體要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共建課程群、共同培養師資隊伍,當好服務員、做好樞紐站、建好試驗田,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貢獻京津冀方案。
京津冀心理教育共同體
成員校名單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張娜
編輯:蘇珊
校對:付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