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陜兩省七家文博單位,深化文化合作邁出堅實步伐。
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5月16日,由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主辦,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咸陽博物院、茂陵博物館、長安博物館六家文博機構協辦的“漢和天下——西漢帝陵文化展”在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正式開幕。
漢景帝陽陵陵區出土的塑衣跽坐彩繪女陶俑。本文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均由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提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展覽現場獲悉,此次活動共展出西漢帝陵和海昏侯墓出土的128件/套精美文物,其中出土于霸陵的金器、瓦當等7件文物屬于首次展出?!皾h和天下——西漢帝陵文化展”將持續展出至8月16日。
霸陵出土的龍首金花飾。
南昌漢代?;韬顕z址管理局黨工委副書記、局長、遺址博物館館長彭印?表示,希望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陜西文博單位在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讓廣大游客得以觸摸大漢歷史的脈絡,感受大漢文明的魅力。
開幕致辭時,他還提到,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已成為廣大游客來昌打卡的網紅地標。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遺址公園出圈又出彩、叫好又叫座,共吸引21.61萬人次打卡,同比激增43%。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楊武站致辭介紹,陜西與江西,雖山水相隔,卻文脈相連。陜西是西漢文明的發祥地,十一座西漢帝陵巍然矗立,見證著大漢王朝的恢弘氣象;而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則以“金色?;琛钡捏@世發現,為西漢歷史補寫了鮮活的一頁。兩地文物跨越千年時空在此相聚,不僅是西漢文物的對話,更是中華文明根脈的深情共鳴。
此次活動作為江西省內首個以西漢帝陵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展,以“漢陵-漢帝-漢文化”為主線,多角度展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成就。
展覽通過“西漢帝陵”“長樂未央”“漢風曜世”三大單元,深入解讀西漢帝陵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讓廣大游客得以觸摸大漢歷史的脈絡,感受大漢文明的魅力。
第一單元“西漢帝陵”聚焦帝陵建制、祭祖崇孝與陵邑之城,通過瓦當、玉璧、青銅器等文物,揭示西漢帝陵“獨立陵園制”的恢宏格局及其對后世陵寢制度的深遠影響,展現漢代“孝治天下”的禮制思想與陵邑制度的政治智慧。
第二單元“長樂未央”以帝王生活為主題,通過陶馬、歌舞俑、玉器等展品,再現漢代宮廷的奢華場景與帝王的精致審美,生動詮釋漢代“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其中漢元帝渭陵出土的玉辟邪與玉鷹等尤為引人注目。
漢元帝渭陵出土的圓雕玉鷹。
第三單元“漢風曜世”則通過印章、錢范、武士俑等文物,展示西漢在政治制度、貨幣統一、疆域拓展及絲綢之路交流中的卓越成就,凸顯其“大一統”格局與跨文明對話的包容性,彰顯漢文化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式”展陳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特點,如茂陵遺址區出土的五銖銅錢范與?;韬钅沟奈邈忓X,共同反映了西漢進行幣制改革及五銖錢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而薄太后南陵外藏坑出土的獸面金飾與?;韬钅沽~羊紋銀馬珂等的組合展示,則揭示了漢代通過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漢和天下——西漢帝陵文化展”展覽不僅是對西漢歷史的回溯,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彰顯。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向公眾展現一幅真實的西漢生活圖景,提供解讀西漢歷史的一把新鑰匙,讓公眾深入了解漢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感悟其“和合天下”的精神內涵,進一步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李具”漆耳杯。澎湃新聞記者 鄭問 攝
此外,為了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基本陳列“金色?;琛闭古c“丹漆海昏”專題展上新了近百件文物展品,包含?;韬钅钩鐾恋摹袄罹摺逼岫?、透雕蟠龍紋青銅鏡、鎏金青銅當盧等新修復文物,讓觀眾及時共享?;栉奈镒钚卤Wo研究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