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將迎來5?18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強調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作為文化身份的重要連接者、創新者和守護者,博物館應與時代共振。
5月17日至5月19日,上海145家博物館和73家美術館減免費開放,聯動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旅游日。為了向市民提供豐富的夜間文化生活,上海多家文化場館將于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延長開放,并結合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推出各種活動。
5月17日晚活動海報:“誰的博物館?藏品、觀眾和博物館的未來”
5月18日晚活動海報:《我不能在鳥獸身旁只是悲傷》新書沙龍
5月16日至18日,上海圖書館特別邀請了博物館行業專家、專業策展人、書籍作者,準備了三場講座,共同探索博物館的現在與未來。
其中,5月16日晚19:00為第一站,讀者在上圖東館走入了美的博物館,看威廉·莫里斯如何締造生活中恒久的美,以信仰穿透現實,一起蘊藉堅持理想的力量。5月17日晚19:00,讀者來上圖東館和《博物館簡史》的作者李翔、一森,一同探討“誰的博物館?藏品、觀眾和博物館的未來”。5月18日晚上19:00,獨立撰稿人、生態攝影師花蝕帶著他的新書《我不能在鳥獸身旁只是悲傷》,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放教授一起,從新作開始,分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一線工作者們的鮮活經歷,帶讀者一起深入自然的博物館。
上海市徐匯區圖書館(上海市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特別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通過特展、跨界合作、沉浸式體驗、城市文脈微旅行等多元形式,探索博物館在當代社會中的創新角色。
“尋找土山灣”特別活動海報
在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市民可以走進土山灣博物館參觀“被凝固的時光:土山灣牌樓與寶塔的百年世博情緣”特展,特展以實物與文獻結合的方式,首次將牌樓與寶塔模型圖片集中展示,重現土山灣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篳路藍縷”。
5月16日至18日,首屆“申活集”文物文創市集將在徐家匯書院廣場舉辦。市集整合全市文博單位、老字號與文創企業資源,設置文創銷售、文物修復體驗、VR互動、非遺美食等多元板塊。此次市集旨在通過“科技+非遺”的創新模式,打造“文化消費、技藝傳承、科技交互”的城市文化體驗空間。
《徐光啟》沉浸式劇本游戲資料圖片
5月17日,徐光啟紀念館推出走進“徐光啟:請叫我科學家親子主題活動”。徐光啟是中國放眼看世界的先驅,被譽為“中西會通第一人”。活動結合《徐光啟的科學筆記》探索手冊,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豐富的文史資料和展陳,為親子家庭講述“中西會通第一人”徐光啟。此外,徐光啟紀念館將于5月18日晚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特別活動——《徐光啟》沉浸式劇本游戲。
建業里嘉佩樂酒店內的《尋找土山灣》微展
5月18日,上海市徐匯區圖書館(上海市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聯合上海建業里嘉佩樂酒店推出“尋找土山灣”特別活動,將文物資源轉化為沉浸式文旅體驗。嘉佩樂圖書館現場將展示110年前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土山灣牌樓和寶塔模型照片。
5月18日當天,上海魯迅紀念館將延長開放時間,推出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市民可以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感受文學巨匠魯迅的傳奇人生;在紀念館里“拓”尋魯迅在上海的“印”跡,了解魯迅相關人文地標,開啟文學之旅;市民還可以暢想博物館未來,用畫筆定義心中的魯迅和魯迅紀念館;更有創意磁貼畫、手工陶藝、掐絲琺瑯、自制徽章、版畫拓印、擴香石制作等創意手工活動等你來。
上海魯迅紀念館館外和館內大堂海報
其中,“拓”尋魯迅在上海的“印”跡,是借助博物館文物藏品的力量,取材館藏版畫、藏書票以及老照片,制作推出八枚魯迅相關人文地標的印章,包含上海魯迅故居、魯迅墓、內山書店舊址等。活動提供專用拓印地圖,觀眾在蓋章后可按地圖自行尋訪打卡。
5月17日、18日,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將延時開放至20:00,19:30停止入場。最近,“人民的哲學家——艾思奇”展覽剛剛開幕,展覽凸顯了艾思奇這位人民的哲學家成長及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眾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與傳播殫精竭慮的歷程。
“哲思育人——紀念艾思奇115周年誕辰折紙書燈體驗活動”海報
結合展覽,博物館將在5月17日、18日下午16:00—17:00推出“哲思育人——紀念艾思奇115周年誕辰折紙書燈體驗活動”,活動精選《艾思奇全書》中的經典語錄,將艾思奇的哲學思想與書籍設計、折紙藝術相結合,觀眾可以在紙張一折一疊中構建與哲學溝通的橋梁,在藝術創作中進行對哲學的思考與理解。市民可以通過活動小程序預約。
“秋水長天—清代單色釉瓷器展”將延期展出至5月20日
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奉賢博物館在5月18日下午組織講座和體驗活動,其中,上海市非遺(鋦瓷)代表性傳承人童維成帶來“鋦瓷的歷史與創新”講座。奉賢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的“秋水長天—清代單色釉瓷器展”將延期展出至5月20日。
此外,為積極響應519中國旅游日系列活動的組織開展,奉賢博物館將于5月19日(周一)取消閉館安排,向公眾正常開放。言子書院、沈家花園也將正常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6:30(16:00停止入館)。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
對于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上海市政協委員、奉賢博物館館長張雪松認為:“我們應該關注博物館在社會中的變革作用,領會和研判深遠的科技和環境變遷,主動參與到塑造可持續包容性社會的崇高事業中,努力提升博物館在社會經濟、人文和交流中的作用。”
根據最新發布的《上海博物館發展2024年度報告》,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71座。以2024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2480.26萬計,每14.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遠超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于2023年度,上海新增6座博物館。上海免費開放的博物館141座,約占全市博物館總量的82.5%。
博物館讓我們看見文明的形狀,閱讀讓我們理解文明的意義。這個國際博物館日,不妨帶一本書去博物館,或者周末來圖書館,深度了解有關博物館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