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首都圖書館(以下簡稱首圖)館長毛雅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為師生帶來《科技助力古籍活化和傳播》的專題講座。講座結合首圖古籍活化和傳播的實踐案例,從中華古籍的魅力、中華古籍發展史、科技助力古籍活化與傳播等三個方面,向現場師生介紹了公共圖書館在古籍保護領域的主要工作。
本次專題講座是北京市“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活動的階段性成果。該活動是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全國性活動,由各省級古籍保護中心和當地高校聯合舉辦,通過嵌入式古籍保護課程和專題講座,構建“古籍保護+學科建設+文化育人”的工作模式。
首圖(北京市古籍保護中心)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指導下,聯合在京中直與市屬高校共同開展系列活動。北京市“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活動啟動半年以來,已先后走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所高校,聯合各高校圖書館共同推出11場講座、6場展覽、4場體驗活動。
專題講座緊抓時代古籍工作特點,主題鮮明,反響熱烈。各高校圖書館積極響應活動內容,并與自身特色講座品牌如首都師范大學的“閱讀講壇”、清華大學的“傅璇琮學術講座”、中國人民大學的“明德書院‘經典世界’系列講座”等相結合,取得了雙贏的傳播效果。
為使活動更具吸引力,北京市古籍保護中心和各高校圖書館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開展專題展覽、雕版印刷體驗、古籍修復展示等體驗活動,有效提升師生關注參與的興趣。如首圖古籍修復師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帶來《新鐫草本花詩譜》與《晚笑堂畫傳》雕版體驗活動,帶領青年一代領略古書印刷之美;首圖聯合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中心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推出“中國民族典籍文化展”,利用古籍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各高校充分挖掘館藏古籍資源推出展覽,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嚴教 慎學 求真——館藏輔仁大學畢業論文展”、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農本天下 社稷生民——館藏農業古籍展”、清華大學圖書館“萬卷琳瑯——館藏史部善本特展”、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書藏萬象 智啟新航——館藏古籍整理、保護與開發利用展”、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古韻今輝 匠心傳承——古籍修復技藝與成果展”等,皆充分展示了館藏特色資源,吸引師生關注。古籍保護在校園的有效落地,激發了師生對古籍的熱愛與保護意識。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汪浩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