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枇杷!別看小,很甜的!”
“來來來,看看我家的枇杷,早上剛剛摘下來的!”
這幾天大杭州的大街小巷和朋友圈,最火爆的水果當屬枇杷,這是5月大杭州吃貨們最牽掛的那一口鮮甜。
杭州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杭州全市目前枇杷種植面積達5萬畝,產量近2萬噸,臨平、淳安、建德、余杭四大主產區撐起了“甜蜜江山”:臨平1.7萬畝穩居C位,淳安1.5萬畝緊隨其后,建德8000畝、余杭2500畝的規模也不容小覷。還有富陽、桐廬的山間地頭,也有不少地方種著讓人口水直流的它。
塘棲一帶典型的江南水鄉,非常有利于枇杷的生長。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塘棲枇杷”范圍包含臨平塘棲鎮27個行政村和崇賢街道9個行政村,余杭仁和街道13個行政村,產區西起仁和街道奉口村界,東至塘棲鎮孤林村界,南起崇賢街道向陽村界,北至塘棲鎮邵家壩村界。
“去年冬天老天爺照顧,頭花雖凍壞了,二三花卻‘爭氣’得很,今年是枇杷豐產年。” 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分析,“今年枇杷生長期間雨水偏少,果子集體‘縮水’,卻把糖分 ‘熬’ 得更足了,更甜了。”
塘棲枇杷:
今年有了“電子身份證”
“塘棲枇杷5月中旬上市!”在塘棲鎮,隨處可見這個紅色條幅。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這里的萬畝枇杷正迎來高光時刻。
走進塘棲第二幼兒園南側的集中銷售區,近80個經營戶攤位上,金黃的枇杷堆成了小山。
杭城馬先生每年都要驅車前來購買,300元的枇杷剛搬上車,他就惦記著家里人嘗鮮的場景:“這里的白沙枇杷,果肉軟得像蜜一樣,放壞了都舍不得扔!”
來自嘉興的高大姐更干脆,帶著閨蜜團一口氣買了50斤:“產地直供就是不一樣,新鮮度和口感絕了,鮮甜鮮甜的!”
塘棲枇杷有不少講究。按果肉顏色分,白沙更甜,紅沙酸甜適中;按生長位置看,河邊、水塘邊的果樹總是率先成熟。
從5月14日塘棲鎮發布塘棲枇杷采摘指數來看:宏磻區塊、丁河區塊、超山區塊采摘指數4顆星,成熟度80%;塘北塘南區塊采摘指數2顆星,成熟度50%。這個周末一定是更好吃。
塘棲鎮社區治理與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正榮說,整個塘棲片區預計今年產量超5000噸,整體采摘時間從5月中旬持續至6月初。
“至于今年的價格,總體與去年不相上下:根據個頭與口感分級,品質好的軟條白沙價格在20元/斤以上,普通硬條白沙價格在15到20元/斤不等,紅毛丫頭、大紅袍則更便宜些,一斤賣8到10元/斤。”
最讓人驚喜的是每箱枇杷的 “電子身份證”,掃碼就能看到它來自哪棵樹、哪天摘的,這份 “透明感” 讓上海游客張女士直呼“買得安心”。
每箱塘棲枇杷都有了專屬二維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塘棲村還能乘著小火車采摘枇杷哦。
塘棲枇杷集中銷售區(塘棲第二幼兒園南側)場地功能劃分
塘棲枇杷集中銷售區(塘棲第二幼兒園南側)
場地功能劃分
此外
各村設置的14個塘棲枇杷銷售點
也將陸續開放
集中銷售區以及14個村級銷售點
可輸入以下圖中地址進行導航
塘棲枇杷采摘點推薦
枇杷該怎么挑選?
看大小
同一枇杷品種中盡量選擇中等大小規格的枇杷。
看顏色
選擇果皮表面呈略泛光澤的金黃色、茸毛完整、表皮上有芝麻斑點的枇杷。
看果形
味道鮮甜的枇杷一般果形端正呈圓形且底部形狀為五角形,而果實底部聚集為一點的枇杷一般味淡汁少。
體驗完采摘
是不是肚子有點餓了
這些農家樂歡迎你的到來
鮮美的農家菜正適合填飽饑腸轆轆的肚子
不舍得離開也可以在民宿住下
一起感受塘棲的夜
千島湖枇杷:
走的是精品晚熟路線
“mi甜!(淳安土話,形容很甜的意思。)”千島湖枇杷這幾天也零星開吃了。
說起它的特色就是:別的地方枇杷都快“退役”了,千島湖的枇杷卻還在樹上偷偷“養膘”。
這到底咋回事?村里資深果農老葉直接唾沫星子亂飛開啟“炫夸模式——
咱千島湖的山山水水就是底氣”。枇杷樹扎根在湖畔群山間,白天被陽光溫柔撫摸,晚上又裹著湖面飄來的清涼入眠,晝夜溫差拉滿,糖分瘋狂積累。
別的枇杷是“速成班”畢業,咱們千島湖枇杷走的是精品路線,晚熟,一般要5月下旬開始陸續上市。
千島湖的生態環境就像一個天然“濾鏡”,讓這里的枇杷自帶“美顏特效”:果大如乒乓球,含糖量比普通枇杷高2%-5%,皮薄得能透光,咬一口就像喝了一口枇杷汁。
千島湖枇杷主要分布在茂畈村、屏湖村、青溪村、井塘村等近湖林地。
“千島湖鎮青溪村是農業農村部第一批命名的‘一村一品’水果特色村,是名副其實的花海果宿村;屏湖村的湖畔種著1970畝枇杷,采用生物防控病蟲害和套袋技術,枇杷皮薄肉嫩、口感細膩,單顆重達50克;汪宅村是全國文明村、浙江省綠色村莊,村內有獨特的屏風巖風景區,還種植了5042畝高山云霧枇杷……”
為了種出高品質枇杷,淳安縣專門請來國家級果蔬專家成立“淳果院”,從種植到管理全程把關。如果你想沉浸式體驗采摘,不妨到陽山農莊或金峰茅坪合作社,坐著快艇上島,在湖光山色中摘下一顆金黃的果實,感受“山水間的甜蜜暴擊”。
劃重點:白枇杷20元/斤,紅枇杷12-15元/斤。
大洋枇杷:
枇杷中的“優等生”
“危險甜!(建德土話,非常甜的意思。)”在建德人的朋友圈里,五月的“頂流”非大洋建南枇杷莫屬。
這可是負有盛名的建德水果名品!1997年,大洋鎮建南村章家自然村就有了枇杷交易市場。自市場建成以來,村民種植枇杷及其他水果的積極性越來越大,品種主要有“白沙”白枇杷和“大紅袍”紅枇杷兩種。
在大洋鎮建南村的4000多畝枇杷園里,軟條白沙和大紅袍擠彎了枝頭,摘下一顆咬開,汁水“滋”地噴出來,清甜的汁水瞬間在口中炸開,嘗鮮的小伙伴們紛紛點贊:“甜中帶酸,一口爆汁!”
建南枇杷的出名,靠的是“內外兼修”。這里的白枇杷不僅顆粒飽滿、糖度高,還有止咳潤喉的功效,是枇杷中的“優等生”。
據了解,大洋鎮建南村的枇杷今年產量約25萬斤。現已進入成熟采摘期,預計整個采摘期可延續到5月底。根據個頭大小及品種,黃枇杷和白枇杷價格在每斤10-30元不等,采摘同價。
如果你想體驗采摘樂趣,不妨到麻車村老鷹巖果園,那里的白枇杷也深受的喜愛。
除了采摘,周邊的章燮故居、金珠殿、王氏宗祠、章氏新廳、章燮學堂等等也可以參觀逛逛。
仁和枇杷:
百歲“枇杷王”枝繁葉茂
余杭枇杷,主要生長在仁和,也叫仁和枇杷,主要分布在東塘、三白潭、葛墩、漁公橋等東北片區村莊。它也屬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塘棲枇杷”范圍。
驅車進入余杭仁和東塘地界,路邊的枇杷小攤就像金色的標點,標點著這條“甜蜜之路”。
在黃家墩,近百歲的“枇杷王”依然枝繁葉茂:它高9米,胸圍135厘米,平均冠幅10.85米。
農藝師唐紅錢撫摸著碗口粗的樹干感慨:“這棵樹最高產時摘了600多斤果子,它可是仁和枇杷1400多年歷史的活見證。”
唐紅錢解釋道,仁和的枇杷能成為“主力”,全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臨水而種的枇杷樹,冬天有水汽當“天然空調”抗凍,夏天有微風調節溫度;pH值5.5-6.5的中性土壤,更是讓枇杷的甜度達到了“天花板”。。
更讓人驚嘆的是這里的 “科研甜”:辰語農場的“冰蜜”枇杷,糖度高達 28.9,比普通枇杷甜一倍,去年還拿下了長三角金獎。
為了讓這份“五月甜”走向全國,仁和人設計了帶水鄉圖案的文化禮盒,搭上順豐冷鏈,12小時就能從枝頭到達新疆、內蒙古等地食客的舌尖。“以前挑著扁擔賣,現在手機下單賣全國!” 辰語農場主計杭華說。
下一步,仁和還打算圍繞枇杷花蜜、枇杷花茶、枇杷入菜等方向,開發更多“從枝頭到舌尖”的產品。
今年仁和枇杷5月15日開摘,精品果每斤30元左右,普通果20元/斤左右。
仁和枇杷基地的采摘點
除了訂購、采摘等,仁和街道聯合普寧七味共富工坊特開通了線上訂購的通道。
記者 王夏琴 見習記者 丁家誠
攝影 周濤 林葉楊
通訊員 柴媛媛 龐佳玲
部分圖片來源:余杭發布、塘棲好地方、臨平城管、淳安發布、建德發布、千島湖品牌農品館
我們大杭州新媒體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