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居行業的兩大巨頭,在短短一個月內接連出事。
先是4月17日,居然智家發布公告稱,實控人汪林朋被武漢市江漢區監察委員會留置。
緊接著5月13日,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興(原名“車建新”)也被云南省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
兩位白手起家的“家居教父”,一個從湖北小鎮青年做到北京商業巨頭,一個從常州木匠逆襲成“全球Mall王”,卻在行業寒冬中同時卷入了風暴眼中。
車建興的故事曾是改革開放后最勵志的創業樣本之一。
1986年,他借600元創辦家具作坊,靠著“把賣場做成城市地標”的野心,將紅星美凱龍打造成擁有近400家賣場的全球最大家居零售連鎖。
2018年,紅星美凱龍在A股上市,兩股總市值最高超過千億元,車建興身家水漲船高。2020年,他身家430億元登頂家居首富,同時也成為了當時的常州首富。
汪林朋的軌跡同樣跌宕。
1999年接手居然之家時,這家企業還只是北京一家地方商場。他憑借“先行賠付”“一站式購齊”等創新模式,將其擴張至全國400多家門店,甚至2023年在營收和凈利潤上超越紅星美凱龍,坐上行業頭把交椅。
但高速發展背后,危機早已暗涌。
2023年6月,車建興因債務問題“斷臂求生”,將美凱龍29.95%股權以63億元出售給廈門建發,退居第二大股東,建發系高管全面接管董事會,車建興卸任董事長,僅保留總經理職務。
居然之家雖在2023年營收反超,但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汪林朋五年套現分紅超40億元的舉動更引發爭議。
家居行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地產時代的輝煌。可是商業世界難逃盈虧同源的定理,當地產遇冷,家居也難逃危機。
家居巨頭的命運轉折,始于家居行業的凜冬。房地產下行、消費疲軟、租金收入銳減,讓依賴賣場租金模式的企業舉步維艱。如今的困境,本質是傳統家居賣場模式的潰敗。
過去二十年,他們靠“商業地產+商戶租金”模式瘋狂跑馬圈地。這種模式在地產黃金期無往不利,但當樓市調控、消費疲軟、電商沖擊三重壓力疊加,高杠桿擴張的代價便暴露無遺。
美凱龍2024年營收暴跌32%,自營商場出租率僅83%;居然之家凈利潤三年縮水40%,閉店止損成常態。
兩大家居巨頭老板同時“出事”,或許只是家居業亂象的冰山一角。監察部門的雷霆手段,已經讓外界將目光投向隱秘的政商紐帶。
車建興案由云南省監委主導,而紅星美凱龍在云南的擴張堪稱激進。2011年首入昆明后,十年間開出七座Mall,甚至喊出“五年20店”的豪言。在地方政府倚重地產經濟的年代,這類超大體量商業體的落地,往往伴隨著土地優惠、稅收返還等隱性交易。
而汪林朋的居然智家,2018年借殼武漢中商上市時,曾因涉及國資混改引發爭議。如今留置令來自武漢江漢區監委,或與早年資本運作中的灰色地帶有關。
監察利劍高懸之下,家居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洗牌。
車建興留置前,紅星美凱龍原執行總裁高爽已因職務侵占罪獲刑;汪林朋案發后,居然智家緊急凍結其全部持股。
這場風暴不僅清理權力尋租的積弊,更倒逼行業擺脫對地產經濟的寄生。國資背景的建發集團入主美凱龍后,已著手關閉低效門店,轉向輕資產運營;居然智家則在智能家居、適老化改造領域尋找新增長點。
車建興和汪林朋的境遇,令人想起黃光裕、張近東這對零售梟雄的命運。他們乘時代東風而起,又在潮水退去時擱淺。這不僅是企業家的個人悲歌,更是一個行業的轉型陣痛。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不僅在于敢闖敢拼,更在于敬畏規則、順應趨勢。當“高杠桿、快擴張”的路徑依賴遭遇時代劇變,唯有重構商業模式、夯實內控體系,方能穿越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