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最火必然是各大消費品牌,從消費品牌紛紛上市,再到各種投資新聞發布,從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再到鳴鳴很忙沖刺港股等等新聞引爆爆行業熱點,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談資。
而小吃里面曾經的王者正新雞排卻以另外的一種方式上了微博熱搜。#網友爆料正新雞排雞腿大量生蛆#這一關鍵詞獲得了4997.8玩的閱讀量,參與討論了達到9185次。
有媒體報道,貴州仁懷,有網友發布視頻稱,有顧客購買正新雞排的雞腿后發現了大量的蛆。涉事門店店員表示,顧客是早上買的雞腿,下午才來退,覺得不太合理并報了警。但是已對顧客賠償,視頻是圍觀者拍攝。
看到這里小財也是干嘔了半天。作為一名資深肉食動物,小財一個月前剛吃了幾次正新雞排,每次吃都發發現正新雞排越來越不好吃了,作為一個嘴巴標準很低的饕餮,上幾次的正新雞排的體驗可以說是非常不愉快的,沒吃完就扔了。
對此,眾多網友也紛紛給出自己的評價,一位浙江的網友也表示,自己五一的時候吃了一份正新雞排,拉了一天肚子發燒兩天,并表示再也不敢點了。
也有網友表示,前幾年就有人爆料過正新有問題,自己一次也沒吃過。
最后有網友表示,當下不管大飯店還是小飯店都不太能得到自己的信任,現在真的沒有辦法蛆外面吃,實在不想燒飯就自己下面吃。可見當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意識是非常有警覺性的。
正新雞排在此次事件的爆發,固然是大量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度敏感,此外應該是部分消費者對于自己吃過正新雞排的感同身受。
在當下,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認知越來越全面,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各種消費品牌的問題都能快速地被大眾感知。
在2013年正新雞排就曾上過話題榜:#正新雞排正在被年輕人拋棄#,該詞條達到了1.2億閱讀量。而萬事萬物皆有因果,此次雞腿生蛆事件,最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正新雞排正在被年輕人拋棄。
綜合看下愛,網友普遍反映正新雞排漲價了,并且口感和用料上下降了很多。
隨著正新雞排整體口碑的下滑,正新雞排的相關門店數量也呈現出巨大的變量。據正新雞排官方發布的門店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其在全國門店數達2.5萬家;第三方平臺窄門餐眼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2025年5月,正新雞排的門店數僅有10695家。三年的時間,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縮減超過一萬多家。
堡壘常常從內部最先開始崩塌,如果非要說是年輕人在拋棄正新雞排,不如說是正新雞排自己讓消費者遠離。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快速下滑,必然有著內在的原因。
2022年8月18日,有網友曝光一正新雞排店內,員工腳踩操作臺剪腳趾甲;2023年11月,張家界永定區的一家正新雞排店操作間有老鼠出沒,2024年8月,有媒體報道正新雞排店20多天不換油。
有句諺語:當你看到一只蟑螂時,說明暗處已經有無數只蟑螂了。當互聯網平臺不斷地有關于正新雞排的負面報道出來時,或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其問題的本質已經千瘡百孔。
消費品牌的產品消耗越快,食安問題越小,像這種質量下降,雞腿生蛆大概率是因為門店生意不景氣,加盟商用質量低下的產品去提高門店收益率,更是因為產品銷路不暢導致食品擠壓導致雞腿生蛆。
也有網友表示,正新雞排的部分門店被店長承包,為了節省水電,就不啟動冰箱,以此來節省運營成本。
除了消費者,加盟商也對正新雞排提出產品安全投訴。有媒體報道,正新雞排一位加盟商稱,進貨的雞胗里有未消化完的食物殘渣等異物,向區域經理、督導反映后也沒有回應。之后加盟商表示退出正新雞排。
但是這種種一切必然是表像,這一切的根子必然要追溯到正新雞排的總部,正新雞排在如此巨大的品控塌方下必然是主要責任人。而這個責任人對于外界的聲音好像無動于衷。
而小財打開正新雞排的官網后,發現正新雞排的官網時間好像被凍結在2023年。不管是其首頁的“聲明”還是企業新聞,所顯示的時間都是2023年。
一個企業官網代表的是整個企業第一形象,但是整個官網的運營仿佛已經停止了一年多,公司對于外部的質疑并沒有公開的回應。另外正新雞排的官方微博的官方微博2024年也就更新了十幾條,而且和消費者的互動也幾乎沒有,真乃第一高冷消費品牌!
那么小財的疑惑就來了,正新雞排到底怎么了?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