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從大擴張時代回歸一個吉利,所產生的漣漪效應,不僅將深刻的影響中國汽車市場的座次排名,注定也將對海外市場產生蝴蝶效應。
文丨智駕網 王欣
編輯 | 曉雨
「一個吉利」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吉利?
在一周前(5月8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單稱吉利汽車)表達私有化極氪的意向(詳見《》)之后,吉利的轉型與整合終局如何吸引著每一位汽車人的目光。
「今天的合并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時間不等人,市場已經不會給我們容錯的空間了。」昨天(5月15日)吉利汽車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在吉利汽車2025年一季度業績會暨「一個吉利」戰略整合計劃說明會上強調了「一個吉利」的緊迫感。
他同時表示,吉利只對完全股權的子公司進行收回,比如極氪,而其他品牌像極星、路特斯、smart等吉利不完全控股的獨立公司,吉利不會將其收回。
一個吉利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一個吉利。
自《臺州宣言》宣告整合開始,吉利已經相繼完成幾何、翼真和雷達并入吉利銀河、領克和極氪合并的事件。
一個吉利,簡言之是極氪、領克、吉利銀河、中國星四大品牌同處在一個公司架構之下,極氪科技私有化之后將變為吉利汽車集團下設的事業群之一,與吉利銀河事業群并列。
「一個吉利」戰略整合計劃說明會是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的,吉利汽車2025年一季報一組組亮麗的數字成為了吉利汽車整合戰略正邁向成功的注腳。
在一季度報告期內,吉利汽車總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25%;歸母凈利潤56.7億元,同比增長264%。隨著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規模效應釋放,一季度,吉利汽車毛利總額114億元,同比增長26%,毛利率達15.8%,較上年同期增長了0.2個百分點。
每一組數字都令人歡欣鼓舞,降本增效大見成效。
桂生悅透露,吉利此次發布的一季報特別更改了會計準則,也就是說,前段時間領克并入極氪的合并雖然帶來了64億元的非現金收益,卻沒有體現在財務報表上。
也就是說,這份財報事實上可以讓投資人更為驚喜。
在已經發布的中國8家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吉利和比亞迪成為僅有的二兩家營收上漲的汽車企業。
不過相比比亞迪,雖然整合中的吉利最大的變化是凈利同比暴增264%,遠超比亞迪的100.38%。但無論在營收規模、還是銷量上吉利依然處于追趕態勢。
吉利對于自己在市場地位的設定顯然不止于此,這也是桂生悅所說的「時間不等人,市場已經不會給我們容錯的空間了。」
桂生悅在解釋為何在完成領克和極氪的合并后不久,短時間內私有化極氪科技的原因時表示: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吉利汽車只有改變過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亂的形象,進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資源凝聚成一個拳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
而這種整合的背后,不僅涉及人事權責的變化,更有復雜的機構調整與合并,而此次吉利整合的速度與力度之大,又遠超外界想像。
01.
「一個吉利」的人事調整與架構重組
在吉利汽車2025年一季度業績會暨「一個吉利」戰略整合計劃說明會上,新的管理層成員悉數亮相。
合并后,桂生悅繼續擔任港股上市公司主體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CEO 。
44歲的淦家閱將出任港股上市公司經營主體吉利汽車集團CEO,權責范圍從管理吉利銀河和中國星品牌擴大至吉利自有所有汽車品牌。
55歲的安聰慧將接替李東輝擔任吉利控股集團CEO。吉利控股集團包括吉利汽車集團、路特斯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及電池產業集團等,他將全面負責吉利控股集團的運營管理。
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現在是控股集團董事、CEO),負責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團投融資管理。
此外,比淦家閱小2歲的戴慶作為年輕高級管理人才,被任命為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向安聰慧直接匯報。
在人事調整之外,更為復雜的是架構的調整。
桂生悅回憶,「過去的一年多,我們在SQE,供應鏈,中央研究院,以至領克并入極氪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隨著整合的深入進行以及范圍的擴大,特別是踏入2025年以來,我們開始進行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方面的整合。」
對于整合中出現的問題,桂生悅總結為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整合的效率和為整合而產生的溝通成本問題,雖然是內部整合,但也必須依法合規進行,整合牽涉到了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都要通過各自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準,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長了整合的進度,同時彼此溝通的成本也非常高。
二是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吉利和極氪各有自己的員工激勵機制,這就產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問題,所以各項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自為自己所在的公司爭取利益傾斜的情況,這就會讓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過,吉利并未正面回答極氪的研發團隊未來是保持一個相對比較獨立的運作方式,還是會以某種方式去融合進整個吉利的大研發團隊當中。
據極氪內部一位知情人士向智駕網透露,現在是研發,合并成中心。類似于中臺部門,服務于吉利所有品牌。
目前,由于極氪私有化尚未完成,諸多合并細節尚無法透露,但桂生悅表示吉利私有化極氪可參考領克與極氪合并時安聰慧提出的目標:
第一,生產降本目標要大于3%;
第二,研發優化目標要達到10-20%;
第三,管理增效目標也要達到10-20%。
會上,淦家閱多次表述了吉利戰略聚焦和整合的決心。他表示,吉利在產品戰略上已形成共識,在資源戰略上進一步聚焦協同,未來將繼續建立統一架構,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杜絕重復投資。
雖然,極氪董事會在日前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董事會尚未對被吉利私有化做出任何官方決定,但無論是吉利汽車將私有化極氪的流程公開擺到臺面上講,還是當下吉利管理層們的表態,種種信號都可以看出,極氪回歸吉利已成事實。
02.
極氪領克合并后已見成效
整合的好處如此的立桿見影在外界看來是如此的驚人。
當下,無論是財務數據還是市場銷量表現,都證明極氪科技集團是一份「優質的資產」。
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極氪科技總營收220億元,其中整車銷售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6.1%。據美股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極氪科技凈虧損同比降低超60%,在香港會計準則下則實現盈利5.1億元。
安聰慧介紹,一季度極氪智能科技綜合毛利率達到19.1%,極氪毛利率為21.2%。「一季度大家看到毛利好,實際上是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的整合、產品結構優化發揮的效果。」安聰慧說。
那么合并領克之后的極氪科技集團省了多少錢?
吉利表示,在營銷投入和管理費用方面,極氪去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為21.7億,去年四季度是31.4億,今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為20億,同比環比都呈現大幅下滑,管理費用也大幅下降。
外界最關注的車企研發費用上,去年一季度極氪和領克研發費用總和為23.3億,去年四季度是39.1億,今年一季度是29.1億,環比直降10億元。
在銷量方面,一季度極氪科技集團總銷量達11.4萬輛,同比增長21%,其中,極氪品牌銷量達4.1萬輛,同比增長25%,領克品牌實現銷量7.3萬輛,同比增長19%。
針對領克和極氪品牌的發展規劃和分工,安聰慧從品牌、技術、產品三個方面作出詳解。
品牌方面,整合以后實現了清晰的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的定位,極氪品牌繼續向上發展,領克品牌向寬發展。
技術方面,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整合后,在座艙智駕方面全面實現了平臺化。通過短短的三四個月時間,領克品牌和極氪品牌實現了共用智駕系統,今年還有超級電混將會推出市場,也通過高度的平臺化,形成規模化的優勢。詳見《》
以及,極氪科技集團車位到車位(D2D)輔助駕駛功能已開發完成,將在監管部門審批后陸續推送。
產品方面,今年領克和極氪將有5款全新車型發布。
其中,已經交付的極氪007(參數丨圖片)GT車型累計交付量已達1萬臺,領克900也在4月份上市,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將會推出領克Z10混動車型和極氪的旗艦SUV 9X,四季度極氪8X有望亮相。
而吉利銀河L9或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另一款A+級轎車有望在第二季度末亮相。
極氪與領克合并后,很難說不是經營數據的靚麗表現催化了吉利私有化極氪的決心。
03.
吉利宣稱完成新能源全面轉型
對于當下吉利汽車整體的業績情況,用桂生悅的話,是有亮點,也有不足。
第一大亮點是銷量創歷史新高,一季度銷量超預期完成。
桂生悅說,「一季度,吉利汽車賣車比去年四季度(傳統旺季)都好」。吉利一季度總銷量70.4萬輛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8%,已完成全年271萬輛銷量目標的26%,銷量目標完成率居行業前列。
第二大亮點是吉利汽車已經實現了新能源全面轉型。吉利新能源產品(含吉利、領克、極氪)在第一季度銷量達33.9萬輛,國內新能源滲透率超50%,穩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隊。
現在,油電同智是吉利的殺手锏。
新能源方面,吉利銀河系列在正式升級為「吉利銀河品牌」后,單季度銷量近26萬輛,同比增長214%。其中,吉利星愿連續兩月月銷超過 3.5 萬輛。
燃油車方面,吉利中國星一季度銷量達33萬輛,同比增長10%,榮獲國內燃油車自主品牌銷量冠軍。
并且在AI全鏈路的布局上,吉利汽車已經在算力、算法與數據三大方面完成生態閉環。
亮點固然很多,但桂生悅也指出了兩點不足。
一個不足是出口。一季度吉利汽車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量雖沒有下滑,但卻沒有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其原因,桂生悅表示,吉利對海外市場的調研方面顯得不足,反應比較慢,公司資源對出口的支持力度也不夠大。同時,吉利出口的新能源大眾化的產品,數量上非常小,目前進入的市場也有限。
基于此,吉利汽車計劃調整組織架構,在出口團隊中納入產品研發人員,改變各品牌各自為戰的局面。同時,及時推出適應海外市場的試銷產品。隨著新能源大眾化產品種類增加,預計后續出口銷量將逐步提升。
淦家閱介紹,吉利汽車在在國際化布局上采取 「兩步走」 策略,一是聚焦燃油車布局,二是快速推進新能源產品出海。目前新能源產品(如銀河 E5、星艦7、星愿等)正全面布局東盟、中東、拉美、南美等地區,但產品認證需要時間。
第二個不足,是新能源產品的營銷和售后服務。
「面對復雜的市場競爭態勢,與友商(尤其是新勢力)相比,我們在新能源產品的營銷和售后服務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桂生悅表示,未來需認真學習行業經驗,適應市場變化,快速提升營銷能力與售后服務水平。
但是,桂生悅對于吉利汽車總體表現表達了非常樂觀的預期:「未來每個季度大概率銷量都還會是歷史新高,我今天可以在這里表態,我們非常有信心完成或是超額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標。」
在出海方面,淦家閱也在現場定下了目標:5月以后,吉利海外出口銷量目標是回到3萬臺以上,并且未來每個月都將實現環比增長。
為此,吉利將重點打造以下幾個大市場:
一是中東市場,爭取做到中國品牌第一位,要做到5萬臺以上的市場;
二是在泛歐及東歐市場,全年目標仍然是15萬到20萬不變。同時在歐洲聚焦「一個領克」戰略,領克08、領克01、領克Z20都將在歐洲得到全面的效益體現;
三是在拉美市場,吉利將通過經銷商等合作伙伴資源快速推動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增長,今年將把拉美市場打造成5萬臺以上的大市場。
此外,吉利還將在亞太市場打造第二個10萬級以上的區域。
04.
吉利留給行業的一封戰書
一場刀刃向內的變革正在整個行業蔓延。
過去一段時間,東風與長安的央企重組、蔚來三大品牌戰略收縮、上汽重構乘用車版圖、廣汽研發體系破壁改革,車企整合大戲在2025年密集上演。
作為這場變革中最激進的「先行者」,吉利通過極氪回歸、四大品牌生態圈構建、全域AI技術整合的三重動作,將內部協同效率推向新高度。
而智能電動時代下,誰能率先打破組織邊界、重構資源效率,誰就能在存量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現在,吉利已經率先跨了一大步,而漣漪正開始擴散。
end.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