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發起進攻,拉開中東戰爭序幕……1998年,巴勒斯坦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宣布,將5月15日定為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家園的官方紀念日(“納克巴日”)……
每逢這一天,歐洲各地的巴勒斯坦難民會在當地聚集,抗議以色列侵占土地,抗議西方對其支持。近年來,隨著巴以沖突不斷加劇,“納克巴日”示威活動多次演變為與警方的激烈沖突,柏林尤甚。
▲圖源:faz.net
昨天,抗議活動再次在柏林上演。示威人群喊出和展示了極具爭議的的口號及標語——“殺害兒童的以色列”、“從河流到海洋”(意為主張包括以色列版圖在內的巴勒斯坦主權)、“Yallah!yallah!Intifada!”(快!快!起義吧!)
▲圖源:AP
警方介紹,示威人群僅被允許進行定點集會,但隨著氣氛高漲,人群試圖組織游行,并最終演變為大規模騷亂。情緒激動的示威者向警方投擲瓶罐、石塊,潑灑顏料,造成多名警員受傷。更有甚者,一名警員被拖入人群,慘遭踩踏、毆打,造成其手臂骨折,上肢多處受傷。
▲圖源:dpa
為防止局勢升級,警方最終出動水炮車威懾、驅散人群,并逮捕數十名暴力分子。
▲圖源:德國《世界報》
柏林市長凱·韋格納(Kai Wegner)憤怒地譴責了襲警行為:“攻擊執法人員,就是在攻擊我們的國家、攻擊我們所有人!”他強調,雖然柏林是座開放包容的城市,但對于濫用示威權利、散播仇恨、實施暴力的犯罪分子,政府將堅決依法應對。
▲圖源:TSP
柏林新克爾恩區區長馬丁·希克爾(Martin Hikel)將襲警事件定性為“謀殺未遂”,直接指出部分暴力分子已經徹底失去了對民主和公共利益的認知。他高調呼吁,阿拉伯社群內部,特別是親巴勒斯坦團體,集體發聲譴責并表態拒絕暴力行為。
▲圖源:Reuters
聯邦層面,內政部長多布林特直言,這樣的暴力行徑在德國絕非個例,警方不需要被質疑,只需要得到精良裝備和政治支持。柏林警察工會發言人本杰明·延德羅(Benjamin Jendro)也強調,暴力行徑與《基本法》規定的言論自由毫不沾邊。面對街頭頻繁上演中東背景的暴力行為,德國社會最終需要政府做出回應。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