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創板申請上市未果后,杭州聯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川生物”)轉戰北交所。
近日,聯川生物北交所IPO獲受理,2022年公司曾在科創板申請注冊,計劃募資6.08億元,后來主動撤回申請。本次計劃募資3億元,相比之前減少了一半。募投項目包括“基因科技產品及服務平臺擴產升級項目”“分子診斷試劑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聯川生物主營業務是基因測序,目前主要靠高校、科研機構和醫院的科研經費獲得收入。從募投項目可以看出,公司給自己的謀劃的未來是“基礎科研服務+臨床檢測”兩條腿走路,但“臨床檢測”這條腿明顯受制。
一、研發投入縮減
聯川生物具體服務的客戶對象主要為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醫院內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工作者,其采購聯川生物服務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專項科研經費。
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近年來聯川生物應收賬款逐年增加。2022年末、2023年末及202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 5,060.47 萬元、8,335.52 萬元及 11,219.32 萬元,占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19.24%、24.43%及 26.92%,占用了大量的營運資金。
聯川生物稱,隨著公司未來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可能進一步擴大,公司需要籌集更多的資金來滿足營運資金壓力。
這也是聯川生物募集5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聯川生物的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年年攀升,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期間費用分別為8,085.97萬元、8,737.59萬元和 10,929.35萬元,但研發費用卻有所縮減,報告期內分別為3195.97萬元、3353.23萬元、3074.89萬元。主要縮減的是研發人員工資,報告期內研發人員薪酬分別為1583.85萬元、1842.03萬元、1495.25萬元。
二、業務“瘸腿”
聯川生物目前的主要產品是基因測序服務,但這過于依賴高校、科研機構、醫院的科研經費,并不直接應用于臨床。這種銷售模式的不確定性較大,因此公司希望向臨床檢測業務延伸,此次募投第二大項目便是臨床檢測方向。
然而,臨床檢測與基因測序服務兩種業務模式的差距較大,聯川生物在臨床檢測方面才剛剛起步,面臨兩大大挑戰:
1,起步晚。不同于基礎科研,聯川生物在臨床方面經驗較少,投入也不多。從公司近3年的研發項目來看,其主要資金投向公司傳統的基因測序項目,只有少量留給臨床檢測。要將臨床檢測業務培育成熟,時日尚遠。杭州聯川基因診斷技術有限公司是聯川生物未來擬作為體外診斷試劑業務的開展主體,2024年其凈利潤不到1200萬元。
2,落地難度大。臨床檢測的產品歸類于醫療器械,其注冊周期長,需要多次臨床試驗和繁雜的數據支撐。目前在基因檢測領域,聯川生物只有一個產品獲得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即肺癌基因檢測試劑盒。
三、關鍵設備供應掣肘
聯川生物基因測序需要外購儀器和試劑,但目前核心測序儀器和試劑供應商較少,主要供應商是美國因美納公司,但今年2月4日,商務部發布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2025〕4 號公告,將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決定對因美納公司采取“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的處理措施。
目前,聯川生物保有數臺因美納公司高通量測序儀,可正常采購 Illumina測序試劑,但未來若因美納試劑供應政策調整、價格上漲、產品斷供,或因國際關系、貿易政策變化影響技術支持服務,可能會對聯川生物的正常運營產生不利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