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2025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宣布了自己的多個航天計劃,來推動自己的航天雄心,包括與歐空局(ESA)簽訂了協議,未來進行合作。
并且歐空局(ESA)也公開指出了,未來將可能派遣歐洲宇航員前往印度空間站,當然,這會印度空間站還未建設。
然而,在這一次大會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也是此前印度最為擔心的,那就是自己載人飛船任務的變故,出現了延期的情況。
只不過,在計劃之中的目標沒有變化,一旦印度實現了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就將創造實際性歷史,一舉超過中國,為什么這樣說?下面就詳細看看。
印度首次載人飛行計劃延期,為什么?
其實,對于印度首次載人飛船任務來說,出現延期并不意外,因為這也不是首次了,前面也多次延期了。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在無人測試的問題上,都延期了,最初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執行,但結果呢?計劃跟不上變化,在這一次大會上,也宣布了延期,預計在年底進行。也就是這些變故等問題,印度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也延期了。
所以,這讓很多人覺得,印度的首次載人飛船任務延期還會繼續嗎?這里我只能說,一切都存在變故,為什么呢?
這就跟印度的飛船任務計劃變故存在關系:
第一、印度在延期的問題上,其飛船技術的問題還沒有達到完美的融合,還在開展海上搜救測試,而且印度的飛船還未全面研發結束。
第二,印度公開說明過,為了確保印度宇航員的安全,要在載人飛船任務首飛——搭載印度宇航員之前,進行數次的載人飛行任務測試,這樣來確保飛船沒有問題,這樣才會交付,然后進行正式的載人飛船任務計劃。
當然,此前大家也看到了, 印度計劃搭載一機器人上去,不知道在首次之中還會不會執行。
所以,兩個問題,技術,安全的問題,是印度延遲首次載人飛船任務計劃的原因。
但話說回來,這也是世界大部分航天任務之下面對的問題,這不是什么驚訝的。
那印度這一次延期到什么時候呢?時間預計是在2027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那么這也說明了在這一次任務之前,還要進行數次的無人飛船測試,從2025年底開啟,結果如何,只有等待任務結束了才知道。
然而,對于首次飛船任務延期,印度的目標沒有變化,還是要力爭超越中國。
這倒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畢竟印度時常跟中國進行比較,各方面都要來趕超,這大家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就像是在此前的首次太空對接之后,也夸獎自己,并且過后這首次的太空對接衛星還完成了“太空斗狗”。
印媒也是公開指出了,成為了中國之后完成太空斗狗的歷史,這些都可以看得出來,印度跟隨中國的腳步非常近,窮追不舍的狀態。
一旦印度首次載人飛行成功了,的確也會一舉超過中國,為何差別這么大?
雖然印度這一次載人飛船任務延期了,但是相對于來說,這目標計劃沒有改變,在此前印度已經公布了本國的4名航天員,而且在首次載人飛船任務之中,印度的目標是什么?
那就是一旦進行載人飛船首次飛行,印度將會把3名航天員,送往高度 400 公里的軌道上,然后飛行3天后返回,成功的話,印度也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獨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
然而,這個目標之下,的確是比中國強,印度我國首次載人飛船任務沒有這么多人,沒有進行這么長的時間。
我國首次載人飛船任務是在2003年執行的,其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在完成21小時23分的太空飛行后,在內蒙古中部返回著陸,這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
所以,中國首次載人飛船任務是僅1人飛,而且1人飛21小時23分返回,這跟印度的目標差距很大,印度的目標是首次載人飛船任務3人飛行3天返回,這是不是有點兇猛?的確是有點兇猛,這是無法進行對比的,印度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措施呢?為何差別這么大?
這個還真的沒有明確說過,只能說大家的航天策略完全不一樣,不過這對印度來說,絕對是一次挑戰性的任務,3名航天員將開啟超強的飛行模式,一旦成功,這在整個世界航天也是名留青史的事情,但要是出現一點問題,那真的也是可怕的后果。
不得不說,印度這一次任務還是真的有點令人期待。
不過在首次載人飛船之后,印度空間站建設必然也會推上時間點上,然后完成本國的航天大計劃。
話說回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航天不僅是這些是短板,在未來建設空間站之后,還要繼續增強器太空發展才行,因為印度最為致命性的問題就是太空測控實力很弱。
在進行首次太空對接任務之中,大家也看到了,其對接測試必須確保在印度的測控實力范圍之內。
如果錯過了這些窗口期,就需要等待下一波的到來,你說這樣要是自己有了空間站,沒有自己的強大測控能力,在哪兒飛,什么狀態等等都是疑問。
這里其實也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在首次載人飛船測試的過程之中,或許還是要依賴歐美來執行,就如此前的月船三號任務一樣,沒有幫助,就很難將其執行完成,這就是印度的局限性。
而且,不是印度未來還要執行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嗎?這些都需要測控支持,這就跟美國在全世界范圍拉攏其他國家入伙一樣的原因之一。
所以,印度這些不解決的話,在未來只會成為自己“受制于人”的點,別人說不干就不干,還是自己擁有這樣的實力最好。
這樣說明了,印度就算是首次載人飛船3人飛3天,有這樣的能力,也未必可以說未來自己的航天實力就全面超過了別人了,只能說某些領域可能很強一點而已,而且要走向世界航天第一梯隊,比肩中俄美,這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就算是這些年有點實力,做了不少事情,但相對還沒有發展到十分強大的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