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漢口火車站后頭,有條老鐵路藏在雜草堆里。附近的居民都叫它“張鐵軌”,這可不是隨便起的名字。
2018年修地鐵時,工人一鏟子下去,“咣當”撞上個硬家伙。扒開土一看,兩根銹紅色的鐵軌躺在泥里,拿水一沖,竟然泛出青光。
文物局的老專家戴著老花鏡一瞅,激動得直拍大腿:“這是張之洞造的鋼軌!光緒年間的老物件了!”
更稀奇的是,這兩根鐵軌埋在土里一百多年,別說銹爛了,連個銹斑都沒長。
附近的李大爺說:“我小時候在這兒放牛,牛啃草都不敢碰這鐵軌,嫌硌牙!”這話雖然夸張,但鐵軌的質量確實讓人服氣。
當年張之洞要是知道,準得摸著胡子笑:“洋人的東西,咱們也能做得更好!”
“鐵公雞”的鋼鐵夢
話說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這老頭兒有個外號叫“鐵公雞”,不是說他摳門,是說他認準了要辦鐵廠,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當時朝廷窮得叮當響,李鴻章都說:“煉鐵?不如多買幾條洋槍實在!”可張之洞偏不信邪,他給光緒帝上奏折:“修鐵路好比人身上通血脈,鐵路不成,新政皆空!”
為了籌錢,張之洞把湖北的鹽稅、厘金刮了個底朝天。漢口碼頭的商人聽說總督要辦廠,躲他跟躲瘟神似的。
有回他坐轎子過江,船夫聽說轎子里是張之洞,故意把船劃得晃晃悠悠,氣得他大罵:“本督就是要用你們的厘金造鐵軌,看你們還怎么躲!”
漢陽鐵廠的“土法煉鋼”
1893年,漢陽鐵廠終于點火開爐。這廠子建得那叫一個寒磣,煉鋼用的焦炭要從開平煤礦運,鐵礦從大冶拉來,光運費就能再蓋個鐵廠。英國工程師說:“你們這煉鋼法,跟中世紀差不多!”可張之洞不管這些,他親自設計鐵軌樣式,要求在每根鐵軌上鑄“光緒十九年漢陽鐵廠造”的字樣。
最絕的是煉鋼配方。
洋工程師說要加錳,張之洞偏用湖北本地的礦石試。結果煉出來的鋼軌硬度不夠,火車一壓就彎。
老張急得滿嘴燎泡,最后硬是靠土辦法解決了,往鐵水里摻江西的鎢礦渣。這歪打正著的配方,反倒讓鋼軌抗住了百年的風吹雨淋。
京漢鐵路上的“活化石”
1906年,京漢鐵路全線通車。
張之洞拄著拐棍站在漢口站臺上,看著火車“況且況且”地跑,得意地對洋人說:“看看!你們的鐵軌能用三十年,我老張的能用三百年!”這話當時被人當笑話,可如今京廣線武漢段還有幾處老路基,用的就是漢陽鐵廠的鋼軌。
2015年鐵路大檢修時,工人在孝感段發現二十多米老鐵軌。本想換下來當廢鐵賣,結果砂輪都磨禿了也沒切動。
文物局的人來鑒定,說這是當年漢陽鐵廠的頭批貨,含鎢量特別高,防銹性能比現在的鐵軌還強。工頭老劉抽著煙說:“好家伙,這鐵軌比我爺爺歲數都大!”
專家急得跳腳
武漢理工大學的材料專家王教授,帶著學生研究了三年老鐵軌。他們在《材料學報》上發論文,說這些鐵軌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相當于自帶“防銹衣”。
更神奇的是,鐵軌里檢測出微量稀土元素,估計是當年大冶鐵礦自帶的“天然配方”。
現在這幾段老鐵路成了香餑餑。文物局想拆下來放博物館,鐵道部說要留著當“活教材”,兩撥人吵得不可開交。
最后國務院出面調停:“原地保護,火車照跑!”于是乎,每天都有高鐵從光緒年的鐵軌上呼嘯而過,成了全世界獨一份的奇觀。
老漢陽的“工業鄉愁”
如今的漢陽鐵廠舊址,改成了“張之洞博物館”。館里最受歡迎的展品,是一小段鋸下來的老鐵軌。
游客們排隊摸那塊黑黢黢的鋼鐵,導游在旁邊講:“當年這鐵軌要經過九十九道工序,淬火都用長江水……”有個東北來的大爺聽完,抹著眼淚說:“我爹是鞍鋼的老爐前工,要是能看到這鐵軌,準得說咱們祖宗真能耐!”
更絕的是武漢地鐵4號線,專門在漢陽鐵廠舊址設了個站。站臺墻上鑲著老鐵軌的斷面,燈光一照,鋼紋清晰得像年輪。
有網友拍視頻說:“每次坐地鐵經過這兒,都能聽見‘況且況且’的老火車聲?!逼鋵嵞鞘切睦碜饔茫蠹揖蛺圻@份情懷。
張之洞要是活到今天,準得買張高鐵票,從武漢坐到北京??纯此斓匿撥夁€在鐵路上服役,看看復興號跑出350公里的時速。
那些躺在博物館里的老鐵軌,就像穿越時空的信物,告訴后人:咱們中國人搞工業,從來都不比誰差!
下次去武漢旅游,別忘了到老漢口火車站轉轉。踢一腳道砟堆里的老鐵軌,沒準能踢出個光緒年的螺絲釘,那可是活生生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