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并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后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京植物園東環路東北銀杏松柏區內,有一座民國時期的名人墓地,這座民國名人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地坐北朝南,背倚西山,四周環圍矮石墻,內栽滿松柏,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至今每年都有人來到這里憑吊瞻仰。
那么這座民國時期的名人墓地長眠之人到底是何人呢?竟能夠每年都有人前來憑吊瞻仰呢?我們回顧歷史,便會發現發現這座墓地里長眠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曾成功締造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俊彥”傳奇的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一位傳奇人物,他集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于一身,被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
梁啟超一生學富五車,才華橫溢,乃是清末時期至民國初期的一位奇才,他在孩童時代便展露出自己過人的才華,以及他與眾不同的聰慧。
梁啟超10歲那年,跟著父親到一個舊友家做客,到了這個舊友家的院落后,10歲的梁啟超便看到院子里有一株蓓蕾初綻的杏樹,十分好看,便趁著父親和舊友寒暄之際,偷偷的將杏樹的上一枝杏花折了下來,放進了自己的袖筒里,準備回家之后賞玩。
令梁啟超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偷偷之舉竟都被父親以及他的好友看在眼里,父親想要當面教訓他,但是這樣做,會讓好友難堪和為難,不太好,便決定在筵席上,用對對聯的方式來敲打敲打兒子梁啟超。
于是乎,在隨后的筵席上,梁啟超的父親便對著在場的眾人以及10歲的梁啟超說道:“開宴前,我先出一副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
梁啟超這邊則沒有多想,以為父親這個提議是為了在讓大家助助樂,便滿口答應了下來,隨后,梁啟超的父親便說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啟超父親的這個上聯一經說出,梁啟超頓時一驚,面露驚詫之色,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父親已經發現他偷折杏花,藏于衣袖之事,父親對對聯的這個舉止,是為了敲打敲打自己。
意識到這一點的后的梁啟超,平復了心境,略加思索道:“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梁啟超的這對聯一經出口,當即令包括梁啟超父親在內的眾人紛紛拍手稱好,對于他先前他偷折杏花,藏于衣袖之事也沒有追究。
后續,等到梁啟超長大成人,開始活躍于政壇,在官場上打拼后,他更是將自己的才華和學識展現的是淋漓盡致。
1892年,當時只有19歲的梁啟超前去拜訪正在興辦新式書院和開展洋務活動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當時,梁啟超來到張之洞的府邸門口后,便奉上拜貼,讓張之洞的隨從呈給府邸里的張之洞,張之洞則看過拜貼,見落款為“愚弟梁啟超頓首”后,十分不高興,認為梁啟超自稱愚弟想要攀自己這個高枝,便當即出了一副對聯要刁難梁啟超。
這副對聯這樣寫道:“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這副對聯高傲無禮,張之洞這是要將前來拜訪的梁啟超拒之門外。
而在府邸門口的梁啟超看過這副對聯后,并不生氣,也沒有心生打退堂鼓的想法,而是非常那個沉穩地對出了下聯,并讓張府的隨從拿進去過張之洞看,
張之洞這邊還在洋洋得意,當時他看了梁啟超對出的下聯后,當即面色一驚,趕忙出門相迎,將梁啟超迎進府邸,與之一敘。
原來這梁啟超這對出的下聯這樣寫道:“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
這下聯工整,不卑不亢,有理有據,令張之洞意識到前來拜訪他的年輕后生是一個學識淵博之人,并不是一個無禮的狂生,因而將梁啟超請進府邸中,視為座上賓。
1889年12月,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梁啟超則獲知這個消息后,欣然前往江夏去拜訪,二人見面后,寒暄了一陣后,張之洞便再次出聯,讓梁啟超出下聯,這一次,對對聯,梁啟超就沒有怎么思慮,便很快的給出了下聯,這個下聯文字高雅硬朗,氣勢懾人,令張之洞讀后,大加贊賞,稱贊梁啟超乃是當世之奇才。
1915年,護國運動爆發,當時的革命黨人登門拜訪梁啟超,請他擬一長電稿討伐袁世凱,當時,雙方約定在當晚的9時發報,但是在當晚9點之前,梁啟超卻始終沒有動筆,一直都在看書,閑坐,這讓在場的眾人十分著急,當墻上的掛鐘確定了時間來到9點后,梁啟超突然起身,然后帶著在場的眾人來到了發報處,略加思索地一面口述一面發報,在場的眾人看后,無不為他的才思敏捷和學識所折服,對他心生佩服之心。
梁啟超前半生一直活躍在官場上,等到后半生后,他開始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教書、著書以及教育子女上,在教育子女上,他并沒有采取硬求的教育方式,而是因材施教,依順孩子的天性而發展,使得他的9個子女,長大之后,皆成龍成鳳,在各個領域上都有所建樹和突出貢獻。
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在晚年時期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對當時的教育作出了極大貢獻,1929年1月19日,56歲的梁啟超積勞成疾,因病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梁啟超病逝后,他與夫人李蕙仙合葬在北京香山,墓地由他的長子梁思成親自設計,梁思成在尊重梁啟超遺愿的基礎上,將墓園設計為山林環境中對偉大父親的敬仰紀念之地、永生不老父母與摯愛子女兄弟的家庭聚會之所,同時還展示出了父親生前的學問和思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