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今天早上,有兩個大消息值得關注:
第一,特朗普在阿聯酋宣布:他和他的團隊很忙,不可能跟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地區談關稅。所以,美國將單方面對許多貿易伙伴設定新的關稅稅率,而不是逐個談判。這其實是直接告訴大家,跟美國做生意要付多少錢。
第二,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宣布:由于美國政府債務壓力加大,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
先看特朗普的關稅新決定。
目前全球有197個國家和36個地區,其中歐盟27國為一個關稅區,但個別國家存在一國N個關稅區的情況,比如中國。
如果美國一個個談判的話,要談200來個國家或地區。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這200來個經濟體中,有150個向美國提出了談判的申請。
其他50個尚未提出申請的,估計準備躺平了。要知道,一些超小經濟體對美國出口并不多,它們甚至連派幾個人到美國談判的費用都不想出,覺得不劃算。
愿意談判的150個經濟體里,估計老美最多愿意談30個左右,比如:中國、歐盟、英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臺灣、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南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秘魯,以及幾個富裕的石油國家。
其他的120個左右,老美是沒有耐心逐個談判的,公布一個價目表遵照執行就是了。
如果后來發現哪個小國有美國急需的資源,再單獨約談就可以了。
這符合特朗普的性格:只尊重有實力的對手,看你手里有沒有“牌”。
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先“野蠻操作”了一通,最近有所“糾偏”,比如跟中國之間達成了初步共識,減少了大部分關稅,還有部分關稅暫緩執行90天。但沖擊波仍然如排空巨浪而來。
美國大型零售商沃爾瑪宣布即將漲價,“幅度和速度將前所未有”。
沃爾瑪首席財務官雷尼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說,即便美國同意在90天里降低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新增關稅,但稅率“仍然太高”。
之前在文章里算過,未來90天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平均為45%左右。
雷尼表示,沃爾瑪在美國所售商品中約有三分之一為進口商品。當前關稅上調的幅度已超出零售商的承受能力。
5月12日,中美關稅談判達成共識,一度瀕臨中斷的中美貿易重啟。美國進口商、零售商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囤貨模式,準備把圣誕節的貨都備下,因為還不知道90天之后發生什么。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海運集裝箱訂單暴增了接近300%,報價也水漲船高。美西方向40英尺集裝箱報價已達3000至3200美元,美東方向則升至4000至4200美元。
貨運從業人員表示,集裝箱運價最近每天都在上漲,下月美線運價可能超過5000美元。
所以,最近A股中的海運板塊普遍上漲,有些個股連續拉了漲停板。
特朗普的關稅新策略意味著,那些勢單力薄的小國,將被迫單方面接受美國的關稅,因為你連見美國商務部談判人員的機會都沒有。
美國接下來要跟印度、歐盟在關稅問題上對決。
特朗普昨天對蘋果高層喊話:我不愿意看到蘋果系列產品在印度生產。由于印度實施比較嚴格的貿易保護,跟美國達成協議的難度比較高。特朗普的最新喊話,有給印度施加的意味。
再看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當地時間周五(5月16日),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在官網宣布,由于美國政府債務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決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
穆迪還表示:“十多年來,美國政府債務和利息支付率的增長水平明顯高于評級相似的其他國家。雖然我們承認美國在經濟和金融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這些優勢已不足以完全抵消財政指標的惡化”。
截至今年4月,美國國債余額超過了36.2萬億美元,加上地方政府債務,總額超過40萬億。美國利率又處于比較高的時期,所以償債壓力有所加大。
我之前計算過,美國債務(國債+地方債)占GDP的比重為138.4%,這些債務相當于4.88年的財政總收入(地方+中央),政府債每年的利息支出超過1.13萬億美元(美國2025年軍費預算為1.01萬億美元)。
因此穆迪下調美國的信用評級,不讓它再擁有最高級別。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都把美國評為最高級。享受如此之高待遇的,只有美國。
2011年,標普率先把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2023年,惠譽也取消了美國的AAA評級。現在,終于輪到了穆迪。
此次降級,對特朗普、對美元資產都算是一個打擊,但不算很大。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仍然處于高位,美債還算低風險債券。
其實,日本的政府債務率遠比美國高,幾乎是美國的1.7倍,日本政府總債務相當于全國財政7.65年的收入,每年債務利息相當于3.46年的軍費。
如果按照2024年人均收入計算,每個美國人分擔的政府債務,需要不吃不喝2.2年才能還清。而在日本,需要6.17年。
目前惠譽、標普給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是A+,惠譽是Aa3,跟美國有相當差距(美國都處于上表里的第二檔)。即便如此,日元資產仍然被認為是比較好的避險資產。
看懂了這一點,你就能理解:為什么中國至今還持有那么多美債。
中國如果不配置美債、美元資產,外匯儲備還能買什么?只有黃金、歐元、日元、英鎊等選擇。
以中國的胃口,全球15到20年生產的黃金全賣給中國,都可以吃下。如果我們火力全開買黃金,國際黃金價格會飛到多少?
不配美債,去買歐債、日債,豈不風險更大。想想看歐洲人的工作效率,日本國債收益率有多低。
還有人建議外匯儲備買國外的資源,比如油田、礦山。我們當然也在買,但風險也很大。發達國家的資源不賣給你,窮國愿意賣,政權一更迭就不認賬,我們已經吃了不少這方面的虧。
還有人建議買港股,但國家儲備不能都變成高風險資產。
在這方面,均衡配置、分散風險才是比較明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