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讀徐惠泉的畫作,恰能于其墨色之上得見詩性的江南。
作為蘇州本土成長起來的著名畫家,徐惠泉的藝術生涯與蘇州園林可謂淵源深厚。幼年時,他隨祖母游賞留園,池中游弋的錦鯉、秋日午后的靜謐,這種“童真的感懷”既是他藝術感知的起點,也奠定了他對園林詩意氛圍的眷戀,成為他藝術創(chuàng)作中揮之不去的江南底色。
《涉園叩芳辰》紙本水墨 2025年作
1980年,徐惠泉考入蘇州工藝美校。那時,教室位于拙政園,宿舍則在獅子林。他三年的學習生活,花開花落皆在園林,讓筆者這個園林人足以羨慕。他的私人宅邸“昊園”,恰是一座典型的蘇式園林,小橋回廊、泉井石刻間無不充滿了文人雅趣。這個生活居所,也是徐惠泉與藝術深度對話的情感空間。
可以說,園林中山水亭榭、峰石花木所營造的優(yōu)雅景致,不僅是徐惠泉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也培養(yǎng)了他對藝術美的鑒賞力,滋養(yǎng)了他“江南情調”的藝術語言。他的畫作,儼然惠風和暢,江南的婉約與雅致?lián)涿娑鴣怼T凇蛾粓@寫生》系列畫作中,他以水墨技法捕捉江南文化的淡定氣息,通過墨色濃淡、線條疏密與留白處理,以“意”融景,展現(xiàn)自然生機,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美學精髓。
《昊園寫生之一》紙本水墨 2022年作
《昊園寫生之八》紙本水墨 2022年作
在徐惠泉筆下,園林不僅是創(chuàng)作主題,更是蘇州人生活方式的象征,是承載江南文人生活意趣的敘事空間。蘇州園林所涵納的高雅生活情趣,與徐惠泉內心精神世界形成了深厚默契。他的畫作既延續(xù)了江南文人畫對“隱逸”“自適”的追求,又以“詞心”為內核,筆端流淌出真情實感,賦予園林敘事以當代情感表達。他對文人雅士、江南女子的描繪,不是簡單地擬古,而是在古意中寄托林泉之志、追慕高士之格,注入對現(xiàn)世生存的深情體味。
《三友亭》宣紙軟卡水墨 2023年作
他的園林創(chuàng)作也并非單純地描繪園林形貌,而是將園林作為人物畫的環(huán)境要素,強調“人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他所繪人物畫,借鑒了蘇州園林的空間布局。或分梨為院、或移竹當窗,加之借景、對景等造園手法的運用,使畫面在人物與環(huán)境關系處理上更具層次與節(jié)奏,畫中人物便具有了一種林下高士的出塵之風。而畫作展現(xiàn)出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桃源意境,正是人們一直以來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方式——詩意地棲居。
《蕉竹雅興》紙本水墨 2024年作
《清泉石上流》紙本水墨 2025年作
《西苑雅賞》紙本水墨 2025年作
《小園春信》紙本水墨 2025年作
《高梧碧影逗初涼》紙本水墨 2025年作
蘇州園林造園講究虛實相生。徐惠泉得于園林的滋養(yǎng),他的作品也是如此,呈現(xiàn)出江南山林水澤的靈秀之氣。他的畫作“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墨色相融互補。濃墨透明,似網(wǎng)師園的涵碧泉眼;淡墨水潤,如滄浪亭的葑溪之水。墨,在他的畫面中代表著空,這種空不僅意味著畫面的深境,而且也是畫面顯現(xiàn)的水墨意蘊。他往往將水墨的“虛”與色彩的“實”互為滲透,就像園林中亭臺與山水的掩映。而畫中人物形象又與景致相互映襯,“動涵半輪秋水,靜擾一榻琴書”,動靜相宜,既有著古典美的嫻靜,又蘊含著無限生機。
《東風一曲桃花香》紙本水墨 2015年作
《著書圖》紙本水墨2024年作
徐惠泉生于蘇州寒山寺旁的楓橋鎮(zhèn),自幼浸潤于園林的詩意與蘇繡的細膩。兒時,母親的繡架是他嬉鬧后棲息的寢帳,一幅幅繡品是母親用針腳繪出的畫作。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平日里的熏陶,成就了他的《蘇繡》作品。瓜棚豆架之下,繡娘們身著水鄉(xiāng)服飾,三三兩兩,或坐或立,穿針引線,飛針走線,鋪陳開靜中品意,動中觀韻的東方美學。這幅工筆重彩作品,石青、石綠、胭脂、朱砂等諸色看似雜亂,但與墨色融匯,形成了豐富的層次和肌理感。整幅作品大膽著墨,小心收拾,畫面中不僅有水墨與留白、顏色冷暖對比,還有線的松與密、長與短的節(jié)奏對比,令人深切感受畫面淡雅與氣骨完美統(tǒng)一的樸拙氣質。畫面上錯綜交織的線與色,緩慢頓挫的筆觸,猶如青瓷片開裂的聲音,竟能調動起品讀者的聽覺感官,生發(fā)聲境美和無窮快感。
《蘇繡》工筆重彩 2014年作
經(jīng)多年積淀,在繪畫技法上,徐惠泉打破明清以來文人畫“重水墨,輕彩繪,尚寫意,抑工謹”的桎梏,將古典繪畫的雅麗、印象派的色彩張力與現(xiàn)代藝術的構成法相結合,形成了“體制淡雅,氣骨不衰”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文學家朱自清》,便是傳統(tǒng)水墨與工筆重彩的融合,既有水墨寫意的灑脫,又見工筆重彩的嚴謹。他以大片墨塊配制作為骨架烘托,以墨線作為脈絡進行白描,并融入拓、印等特殊處理,使畫面呈現(xiàn)出仿佛需幾百年乃至幾千年才能形成的肌理質感,如同園林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斑駁痕跡,極具歷史穿透力和滄桑感。三幅作品相組合,仿佛陳設于園林書齋的條屏,而歲月和情感又賦予了它濃厚的包漿。充盈畫作的是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是父子情深,是時光的溫暖。
《文學家朱自清》工筆重彩 2011年作
徐惠泉塑造的人物,或靜雅如采枇杷的少女,或雄渾如開山鑿巖的建設者,這些鮮活形象,皆以墨彩為橋,連接歷史與當下,既有江南的文秀,又有時代的強韌。這也許就是他的人物畫“延續(xù)數(shù)百年江南特有的文人習氣,卻不陳腐、不蒼老、不衰頹……”的藝術密碼吧。
在蘇州園林的曲徑通幽處,在工筆與寫意的交融中,畫家徐惠泉以墨色為骨、色彩為韻,編織出一幅幅充滿江南詩性與文人情懷的畫卷。他的作品是“清新的生活之泉、奔流的藝術之泉,幽深的思想之泉”,在淡雅與氣骨間,為中國畫注入綿長不息的生命力。
文/沈麗萍,來源:過云樓文化)
畫家簡介
徐惠泉,生于1961年,蘇州高新區(qū)原楓橋鎮(zhèn)人。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九屆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館名譽館長,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南京市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蘇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蘇州科技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通大學特聘教授,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等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并獲獎,多次擔任全國美展評委、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等。作品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專業(yè)機構和私人收藏。
2023年,蘇州高新區(qū)設立了徐惠泉藝術空間,免費向公眾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