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畫壇,孫萬鈞以獨特的鞍馬藝術風格與深厚的學術造詣,成為工筆與寫意融合的典范。作為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理論與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他不僅以鞍馬題材聞名,更以扎實的學術根基與教育實踐,為中國畫壇注入新的活力。
孫萬鈞,1968年生,滿族,畢業于魯迅美院國畫系,現為魯迅美院客座教授,曾任清華美術學院理論與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中國畫馬研究會執行會長。擅長當代工筆和寫意花鳥,以畫馬見長。
出版刊物:天津出版社的《傳統藝術的今天-中國畫馬》、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當代名家作品選粹·孫萬鈞國畫藝術》、福建美術出版社《當代實力派畫家-孫萬鈞唐風畫馬說》。
藝術特色: 孫萬鈞的鞍馬是典型的魯美風格,繼承和發展唐宋時期唐三彩馬的元素風格。同時也區別于現當代畫馬名家的裸奔馬,構圖穩重、筆墨流暢、色彩和諧畫面的故事敘述性很強,鞍馬可以體現文人內斂修身的品格,強調好馬配好鞍蓄勢待發的寓意和美好愿望。
- 2008年3月加入遼寧省書畫研究會,
- 2009年5月當選中國畫馬研究會執行會長,
- 2011年進入農民工筆畫基地指導工作,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國畫創新研究,作品多次入全國、省、市、縣各級展覽。
- 2008年國畫作品《品味》入選全國第11屆美術展;
- 2010年國畫作品《山菊》在“滿鄉風情人口文化”美術作品展中榮獲一等獎;
- 2011年國畫作品《祈禱》入選全國美術作品精品展獲優秀獎;
- 2013年國畫作品《梅》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
- 2014年《山里人家》在第三屆遼寧省美術作品展獲得金獎;
- 2014年《白山黑水》入選第十屆迎新春中國畫作品展;
- 2015年《農家》入選中國文聯文藝基地美術展;
- 2015年《春》獲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二屆藝術作品榮獲一等獎并收藏;
- 2016年《忽如一夜春風至》在“鐵剎山杯”工筆畫大賽中獲一等獎,后參加五縣聯展;
- 2016年《瓜大自甜》入選本溪市第十二屆中國畫作品展;
- 2016年《鮮》入選第二屆工筆畫展;
- 2017年《霜晨》獲得第七屆少數民族美術書法展榮獲金獎;
- 2018年《春色》(與馮大中合作)全國美展榮獲銀獎;
- 2019年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孫萬鈞盛世良駒藝術展”。
孫萬鈞的筆墨語言兼具傳統功力與現代創新。他善用“鐵線描”勾勒馬匹骨骼結構,以“游絲描”表現鬃毛的飄逸感,同時借鑒唐三彩的色彩體系,以赭石、石青、朱砂等礦物顏料調和出沉穩而富有層次感的畫面。2014年《山里人家》獲遼寧省美術作品展金獎,畫中馬匹與山民共處一境,既展現鞍馬藝術的審美價值,又暗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
業內專家對孫萬鈞的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認為:“他的鞍馬既有唐風遺韻,又具當代氣息,在‘氣韻生動’的追求中找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中國小寫意花鳥代表畫家沈光偉則指出:“孫萬鈞的筆墨品質源于對書法的長期研習,他的鞍馬線條如錐畫沙,充滿金石氣。”
市場表現印證了其學術價值。202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孫萬鈞潑彩鞍馬作品《八駿圖》以每平尺1.2萬元成交,創其個人拍賣紀錄。評論界認為,這一價格不僅反映市場對鞍馬藝術稀缺性的認可,更體現對其潑彩技法的追捧——這種將礦物顏料與水墨交融的技法,使畫面既有張大千潑彩的磅礴,又保留工筆的細膩,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
從魯美學子到鞍馬大家,從高校教授到文化使者,孫萬鈞的藝術人生始終貫穿著對傳統的敬畏與創新的勇氣。他的鞍馬不僅是筆墨的載體,更是文化的符號;他的教學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精神的傳承。在全球化與數字化交織的今天,孫萬鈞以鞍馬為舟,載著中華文化的基因駛向更廣闊的未來,為中國畫的當代轉型提供了寶貴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