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貝塔商業 阿瑩
2025年2月,京東剛剛宣布推出外賣業務時,市場一片質疑。
"好的不學學燒錢?"
"不好好管管電商,京東都快掉隊了!"
"別鬧了,外賣賽道早被瓜分干凈了!"
然而,僅僅53天后,京東外賣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單,商家數超過百萬,連騎手工服都處于缺貨狀態。
5月13日,京東一邊公布了一季度3011億元的驚人營收和109億元凈利潤,一邊宣布外賣日訂單量即將突破2000萬單。
京東為何敢燒錢做外賣?因為他們的電商真的賺麻了。
業績爆發期
2025年5月13日,美股尚未企穩的一天,京東股價逆勢收漲3.33%,成為當天中概股里為數不多收漲的存在。
這與當天交出的財報成績單密不可分:京東第一季度營收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大增53.5%,遠超市場預期。
更讓人意外的是,京東交出了自2022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季報。過去三年,京東的季度營收增速大部分時間在個位數徘徊。直到2024年第四季度,其營收時隔8個季度重回兩位數增長,達到13%。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一增速不僅得以保持,還擴大到了15.8%,是同期大盤增速的3.4倍。
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背后藏著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變量——劉強東已經全面回歸,強勢掌控京東的發展。
據九派新聞報道:"僅2024年,劉強東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幾乎每周至少講4天課,每天講10個多小時,甚至一度嗓子講得聲帶撕裂。"從基層管理到高層戰略,從各業務打法到團隊能力建設,劉強東都給出了詳細的方法論指引。
而且,劉強東還親自參與一線業務。據稱,劉強東每周都會參與多個零售、物流等板塊的日會,在會上直接解決大部分方向性問題。在商品、價格、服務等細節上,劉強東毫不吝嗇地提出意見和建議。
甚至在京東所有會議室內,都掛著"決策時不要忘了用戶"的條幅。這簡單的一句話,成為劉強東帶領團隊沖鋒陷陣的綱領。
在核心業務上,劉強東多次在內部強調低價策略,一方面加大對用戶的有效補貼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業務線深入供應鏈源頭,與頭部品牌深度合作,尋求性價比最優的產品組合。
而在新品首發方面,劉強東則要求加大力度,通過豐富的新品提高用戶活躍度,形成"用戶體驗提升——用戶數量和下單頻次增加——規模效應增強——供應鏈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正向循環。
成效顯著。數據顯示,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已連續6個季度保持雙位數增長,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速超過20%。
難怪不少評論都在說:"那個戰斗力爆表的京東,又回來了。"
零售爆賺的底氣
如果你以為現在的京東還只是想守著電商平臺的那片地刮油水,那就大錯特錯了。
從財報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京東的3011億元總收入中,京東零售依然扛起大旗,貢獻收入2638.45億元,同比增長16.31%,占比超八成;同期經營利潤同比增長37.75%至128.46億元。
這意味著,僅零售一項,京東第一季度就賺了128億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相當于每天賺1.4億元。
支撐如此驚人利潤的,是京東幾大強力品類的集體增長。第一季度,京東帶電品類同比增長17.1%,日百品類同比增長14.9%,商超品類連續5個季度保持同比兩位數增長。
而且,京東遇上國補,可謂土地遇上甘霖。今年1月初,國家擴大了對電子產品的補貼范圍,除了家電產品外,銷售者購買手機、平板、可穿戴消費電子產品也享受國補。由于京東自采模式的特點,其更能適應國補的稅收要求,從而在這波政策紅利中獲益明顯。
比如在3C領域,京東與小米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雙方明確了未來三年成交量2000萬臺的目標。而在非傳統優勢領域,京東正在搶原本屬于淘寶的生意。第一季度,京東線上首發了萊珀妮、Crocs、Massimo Dutti等多家時尚知名品牌的新品,美妝和鞋服品類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特別是遇上關稅問題,京東還盯上了外貿商家。4月,京東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承諾在未來一年內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的出口轉內銷商品,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
除了零售業務,京東物流也表現不俗。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5%至469.67億元,經過調整后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4%至7.5億元。零售和物流相輔相成,京東的老本還是讓它賺翻了。光這一點,就讓它足夠有底氣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京東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達2034億元。在充足現金流的基礎上,京東還在進行大手筆回購,進一步證明了"錢多"的事實。
從2025年年初至今,京東已回購共計約8070萬股A類普通股,總額約為15億美元,剩余可回購金額還有35億美元。
有了電商印鈔機,京東怎么會怕外賣燒錢?更何況,燒錢換來的用戶,其實是給618準備的。
外賣閃擊戰
當電商成為穩固的利潤根基,京東終于開始了它的外賣大冒險。
財報會上,京東CEO許冉透露,京東外賣日訂單量預計很快突破2000萬單。而回顧京東外賣的成長軌跡,這個速度堪稱驚人:
3月24日,上線24天,日訂單量突破100萬單;
4月15日,上線46天,日訂單量突破500萬單;
4月22日,上線53天,日訂單量突破1000萬單。
京東外賣的增長呈現出驚人的加速度:現在再增加1000萬單的用時甚至不到1個月。
京東外賣為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起量?答案是多方面的——
對騎手端,京東外賣宣布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
對商家端,京東外賣一開始宣布規定時間內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圈了不少商家上船;
對消費者端,京東外賣上線百億補貼,主打"品質堂食"定位。
如此大手筆的投入,也讓人不禁擔憂其持續性。財報數據顯示,包括外賣在內的新業務費用,從去年同期的15.09億元升至24.94億元。京東新業務的經營虧損也從6.7億元擴大至13.27億元。
但相比京東整體的盈利規模,這點虧損還完全可控。更重要的是,京東外賣已經開始有回報了。
"京東逐漸看到外賣對于整個平臺的流量以及新用戶的拉動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平臺整體的流量轉化率。"許冉在財報會上表示,"目前初步看到外賣用戶的跨品類的購買行為,現階段更多集中在商超生活服務品類。"
京東的戰略邏輯變得清晰:通過高頻次的外賣業務,吸引新用戶進入京東生態系統,然后將這些用戶轉化為其他品類的消費者,最終提升整個平臺的活躍度和粘性。
所以,我們也能預測,4月份和五一的燒錢根本不是終點,至少618活動馬上要來了,京東外賣還要繼續給主業引流。
當然,京東對自己的長期計劃也有解釋。對于京東做外賣的動機,他們認為,無論是在用戶端、商家端還是騎手端,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尚未被滿足。包括用戶對"食品安全"和"品質外賣"的需求,商家對"合理化傭金"的需求,以及騎手對"更好保障"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京東的跨界是基于市場的真實痛點。而敢于站出來解決這些痛點的底氣,則來自主營業務的強勁表現和充足的現金儲備。
劉強東近日穿著印有"豬豬俠IP"、背面印著京東外賣二維碼的T恤走在街頭的照片登上熱搜。作為全程參與外賣業務決策的最高負責人,他的入局理由與創辦京東做零售是一脈相承的:解決當前沒有被解決的行業痛點,以此提升用戶體驗。
從"又好又便宜"的品牌心智,到滿足用戶對"食品安全"和"品質外賣"的需求;從"三毛五理論"到對"品質堂食餐飲商家"免傭金,并提出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京東,非常希望外賣業務可以有正向循環。最后體現在業績上,將是外賣燒錢能盈利或者和其他業務的收益打平,這樣一來,它的行動就有機會繼續下去。
是京東如愿拿到美團的份額改寫歷史,還是"補貼一停感情歸零"?這將是一場刺激的決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