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建筑師馬巖松設計
鹿特丹最新觀景塔“Tornado”正式亮相
結構復雜、設計驚艷,秒變網紅地標!
▌鹿特丹又添“爆款地標” Tornado驚艷亮相
據ad.nl報道,本周起,鹿特丹Katendrecht區域新開的Fenix博物館正式向公眾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館內的觀景塔“Tornado”。
這座銀色螺旋狀樓梯從倉庫中心一路盤旋而上,直達22米高處,讓你一次俯瞰鹿特丹的城市天際線、港口風貌和移民歷史的交匯點——Katendrecht。
來源:ad.nl
全球罕見鋼結構:設計師視為“人生代表作”
這座塔由中國建筑師馬巖松(Ma Yansong)設計,沒有任何外露支撐結構,是世界上結構最復雜的鋼構之一。建造方Van Rijsoort Bending透露,塔內使用了近3公里的鋼管,每個彎曲部件幾乎都獨一無二,精密程度令人驚嘆。
來源:ad.nl
1.25萬塊木板全手工安裝,每塊都不一樣!
不僅外殼驚艷,Tornado內部也是木藝杰作。來自鹿特丹的Woodwave家具工坊為其內側安裝了12,500塊新西蘭進口Kebony木板,完全手工定制、逐塊測量調整,真正的“毫米工程”。設計師稱之為“只此一次的人生項目”。
來源:ad.nl
“螺旋”背后有深意:水上移民的隱喻
Tornado不僅是結構奇跡,更承載Fenix移民博物館的文化使命。塔的設計靈感來自一幅“上升中的渦旋草圖”,寓意水、流動、漂泊與新生,連接鹿特丹與數百萬離散移民的故事。
博物館新“爆款”?Tornado或成城市新符號
市推廣機構Rotterdam Partners也看好Tornado的“城市名片”潛力,將其比肩馬卡爾集市(Markthal)和Erasmus大橋。而博物館方面則透露,已準備好相關周邊商品,如Tornado杯、帽、包等。
來源:ad.nl
名字還沒定?“鹿特丹人隨便叫”!
雖然官方名稱是“Tornado”,但當地人已有各種叫法:Wokkel(螺旋糖)、Spiraal(螺旋)、Helix(雙螺旋)……館長Anne Kremers笑稱:“鹿特丹人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最后哪個留下來我們拭目以待!”
你會去Tornado打卡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會怎么叫它!
延伸閱讀:中國建筑師馬巖松是誰?
馬巖松:中國建筑界的“狂想家”
如果你在北京看到一座像“山峰”一樣扭曲的大樓,或者在哈爾濱見到一個仿佛“雪山”般的歌劇院,那很可能就是馬巖松的作品。他是中國當代最受矚目的建筑師之一,以大膽、未來感的設計風格聞名,甚至被外媒稱為“建筑界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接班人”。
1. 他是誰?
馬巖松,1975年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北京建筑大學),后來去美國耶魯大學深造,師從著名建筑師扎哈·哈迪德。2004年,他回國創立了MAD建筑事務所,名字就透著股“叛逆”——“MAD”直譯是“瘋狂”,但他說這代表“夢”(夢的拼音首字母也是MAD)。
2. 他的建筑有多“狂”?
馬巖松不喜歡方方正正的玻璃盒子大樓,他的設計常常充滿流動的曲線,像是把科幻電影里的場景搬進現實:
- 北京朝陽公園廣場(“山水城市”)——兩棟高樓像水墨畫里的山巒,表面覆蓋著黑色石材,遠看就像兩座漂浮的“山峰”。(造價約30億人民幣)
- 哈爾濱大劇院——純白色的建筑像被風吹動的雪堆,觀眾在里面看演出時,還能透過玻璃幕墻看到外面的濕地景觀。(造價約13億人民幣)
- 加拿大“夢露大廈”——這座公寓樓像“扭腰”的性感女郎,成了多倫多的地標。(單套公寓售價約500萬人民幣起)
他的設計理念是“讓建筑回歸自然”,所以作品常常模仿山川、云朵甚至生物的形態,和冷冰冰的現代摩天樓完全不同。
3. 爭議與認可
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天才”,討厭他的人覺得他的建筑“太浮夸”“不實用”。但不可否認,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 2006年,他成為首位在國外贏得地標建筑競賽的中國建筑師(就是“夢露大廈”)。
- 2010年,他被《Fast Company》雜志評為“全球最具創意人物”之一。
- 2023年,他的新作“深圳灣文化廣場”(像一群“銀色礁石”)又成了網紅打卡地。
4. 他為什么特別?
在大部分中國建筑師還在模仿西方風格時,馬巖松堅持用東方哲學做設計。他說:“中國城市不該只是紐約或倫敦的復制品,我們要創造自己的未來感。”
不過,他的項目也常因造價高昂引發討論。
比如,有人調侃:“他的建筑適合拍照,但真的適合住嗎?”
但馬巖松回應:“建筑不僅是功能,還要激發想象。”
5. 未來想干嘛?
他現在正忙著幾個大項目,包括紐約的“空中花園大廈”和嘉興的“森林車站”。他還放話說,未來想在月球上蓋房子——嗯,這很“MAD”。
總結:馬巖松就像建筑界的“科幻導演”,他的作品不一定人人都愛,但絕對讓人過目不忘。如果哪天你看到一棟“不像地球建筑”的奇怪大樓,說不定又是他的新作!
說明:所有圖片來自于荷蘭媒體和馬巖松事務所MAD官網,版權屬于荷蘭媒體和MAD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