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中國建筑師劉家琨獲頒該獎項,成為該獎設立以來第54位獲獎者,也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建筑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松陽就有一處劉家琨的代表作——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改造旨在復興老城,通過設計讓新的業態和老的建筑得到共生,把破舊了的社區重新激活,成為松陽古城居民的交流和精神中心。”劉家琨在頒獎典禮現場發表演說時說道。
走進位于縣城正中的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新介入的游廊蜿蜒靈動,金屬冷光與古老紋飾構成奇妙的時空蒙太奇,游廊整體均為一層,高度低于老建筑檐口,以謙遜的姿態,避免對歷史場域的視覺壓迫。
這里自古便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有著悠久歷史,遺存了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色建筑,但歷經變遷后,這一曾經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漸衰落,業態凋敝,缺乏活力,活態保護迫在眉睫。
如何在保留其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重振往日輝煌?創新性有機更新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松陽啟動了“文里·松陽”街區保護與更新。
“劉家琨老師‘新舊并置,原真表達’的設計理念與我們團隊不謀而合,將新的建筑與原有的歷史建筑或文化元素相結合,形成一種對比與和諧共存的狀態。"松陽文里項目創始人與投資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彭海東回憶說,當時團隊找了多個設計師,但只有劉家琨的每件作品都不同,他的設計是非類型化的,感覺在他的字典里沒有“萬能公式”,只有對歷史文化的尊重。
文里項目于2017年初啟動設計,用時一年完成,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當時部分設計手法存在一些爭議。”彭海東指著游廊舉例,有人會認為耐候板、竹鋼等現代材料建成的游廊,與原有歷史遺跡風格違和,應采用一些傳統建筑形式,要仿古。
而劉家琨說的一句話,讓彭海東印象深刻。“他說歷史無法挑挑揀揀,我們不做假古董,也不毀真遺跡。”在劉家琨的堅持下,現代設計元素被保留了下來。
最終,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以街區內的文廟、城隍廟這兩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為核心,依托另外五座歷史建筑遺存,被成功打造成為一個集創意圖書館、藝術家工作室、劇場、美術館、咖啡廳、家宴餐廳以及精品度假酒店為一體的美好文化生活方式體驗綜合體。
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是松陽眾多特色建筑中的一個典范,徐甜甜、王維仁、羅德胤等一大批優秀建筑設計師,也在松陽留下了許多富有創意和文化內涵的建筑,為當地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標題:《以設計共生激活老城復興,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劉家琨的松陽實踐》
欄目編輯:唐聞宜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呂倩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