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家公司扎堆赴港上市,圖為香港高樓景觀(資料圖)
前有知名玩具品牌布魯可(0325.HK)、餐飲界的“雪王”蜜雪集團(2097.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后有A股“寧王”寧德時代(300750.SZ)、“藥王”恒瑞醫藥(600276.SH)分別于5月12日、5月15日啟動H股全球公開發售,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迎來一家又一家備受矚目的行業新貴。
“去香港上市”成了2025年資本圈的熱詞。港股正在接納諸多謀劃“A+H”雙重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也迎來了一批消費、醫療、科技等行業的新興企業。
Wind數據顯示,2025年初至5月14日,已經有21家企業登陸港股市場,同比增加6家;合計募資234.72億港元,同比增長198.32%。
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在政策層面也給企業赴港上市熱添了一把“新柴”。5月6日,港交所推出“科企專線”上市新政,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并允許這些公司可以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近年來,港交所持續推進上市制度改革,歡迎企業赴港上市,同時內地政策也在加強拓寬企業境外上市渠道,雙重政策利好進一步助力港股IPO(首次公開發行)。如今“科企專線”新政落地,意在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赴港上市。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表示,港交所始終將吸引全球優質企業上市作為核心戰略。“科企專線”這一創新服務模式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市場的監管透明度,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強化香港資本市場的全球競爭力。
在“科企專線”推出一周后,有多家服務香港上市的中介機構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新政確實催生了一些科創企業的上市熱情,他們已在接觸對“科企專線”感興趣的企業,其中“保密提交”的形式頗受企業們的關注。
“已經有多家企業看到新政發布后,前來咨詢該政策對自己上市能有什么實際影響,比如條件是否放松,保密形式的適用范圍等。”5月15日,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曉丹表示,目前有不少內地企業在密切關注香港IPO,同時港交所的政策加碼趨于更加國際化,釋放了其支持中國企業上市的信號。“科企專線”既有企業與港交所專線溝通的渠道,還能讓企業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有利于增強企業上市的信心。
點燃信心
多位中介機構人士指出,“科企專線”是對此前特設生物科技和特專科技上市通道的政策補充,雖然沒有下調上市門檻,但港交所明確將提供透明完善的服務和“保密提交”制度,有利于加快相關企業的上市進程。
港交所的“科企專線”新政也是針對生物科技和特專科技這兩類企業,允許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C章(下稱“18C”)及第十八A章(下稱“18A”)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版本。
此外,該專線還組建了跨領域專家團隊,為生物科技、AI(人工智能)、特專科技等領域前沿企業提供“手把手”服務,包括根據上市規則進行預審、豁免條款爭取及投資者對接支持等。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香港辦公室合伙人紀杰龍稱,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清晰透明,符合相關條件即可申請上市,但此前對一些“18A”和“18C”公司來說,可能對于公司是否完全符合上市規則要求,存在某些疑慮,例如核心產品等是否滿足要求。“科企專線”就是提供一個便利的渠道來解決這些疑慮。同時,部分公司處在初創階段,提前披露機密技術可能會影響公司運作,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可降低相關風險。
仲量聯行評估咨詢服務部大灣區拓展總監陳曼藝稱,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可以使得企業更早提交資料,以及更快獲得交易所及有關監管部門的意見,不僅提升了上市申請的便捷性,更有助于企業及時了解并響應監管要求。因此,此舉會進一步吸引更多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并可能使整個上市流程更為高效順暢。
2018年起,港交所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持續放寬上市門檻,并進一步擴大上市框架。
其中,“18A”和“18C”是港交所對上市規則做出的重要修訂,分別于2018年、2024年針對生物科技和特專科技新增章節,為這兩類公司開辟了上市通道,且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
平安證券指出,2018年以前,由于A股和港股對未盈利、同股不同權等特殊框架的公司設置了上市限制,同時業務以大中華為重心的公司一般無法在港股二次上市,因此部分企業只能赴美融資。
在港交所陸續推出“18A”“18C”通道后,已有70多家科技創新公司借此通道成功上市。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14日,港股共有70家公司通過“18A”上市,其中不乏百濟神州(6160.HK)、榮昌生物(9995.HK)等熱門醫藥股;共有3家公司通過“18C”上市,分別是晶泰控股(2228.HK)、黑芝麻智能(2533.HK)、越疆(2432.HK)。
截至目前,在已向港交所遞表的公司中,擬用“18A”上市的還有邁威生物等9家醫藥企業,擬用“18C”上市企業是希迪智駕、云跡科技、五一視界。
在“科企專線”推出后,是否會有更多企業選擇“18A”和“18C”?多位中介機構人士認為,目前只是前期接觸,能否形成趨勢還有待觀望,但“信心”的火苗燃起來了。
中金公司成長企業投資銀行部負責人金鐘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科企專線”是近年來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持續優化上市制度、擁抱新經濟企業的又一延續舉措,進一步提升了港交所在全球科創企業上市地選擇上的競爭力。
金鐘表示:“相信會有更多的科創企業被鼓舞。港股今年市場向好、交易活躍,監管制度與時俱進,相信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創新企業將考慮赴港上市。”
紀杰龍提醒稱,對于初創型企業來說,赴港上市還需要考慮經濟環境的變化、其業務能否獲得市場認可、是否有能力吸引到投資者等問題。
持續火熱
在市場環境優化和政策支持下,港股“上新”速度正在加快。
從行業分布上看,今年港股IPO公司主要來自消費者服務、有色金屬、醫藥生物、耐用消費品、銀行、高科技等行業,新消費+科技類公司占據了主流。
一位在某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任職的投行人士觀察發現,港股在經歷兩年的沉寂之后開始明顯復蘇,市場情緒逐漸修復,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熱情越來越高。一二級市場的回暖都很明顯,忙碌起來的香港投行人已經從去年同期那種失業焦慮中逐漸走了出來。
上述人士正在忙碌于負責兩個“A+H”雙重上市項目。他表示,“A+H”項目目前是香港投行圈的“香餑餑”,A股上市公司各方面較為規范,港交所對這些企業(尤其是行業巨頭)的審核較為快速,且融資規模相對初創型企業來說更為可觀。
5月8日至15日,綠茶集團(6831.HK)、寧德時代、恒瑞醫藥陸續啟動H股招股,將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其中,恒瑞醫藥預計最高募資額可達130.8億港元;寧德時代的發行規模預計將達到40億美元至50億美元,是2025年以來港股最大的IPO項目。
浦銀國際研報指出,港股市場情緒和信心修復也促進了港股回暖。其中,打新賺錢效應更明顯,機構參與積極度提升,也吸引了較多個人投資者參與。2025年新股首日破發率僅為28%,遠低于去年同期的50%。
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投資者發帖詢問如何參與港股“打新”,涉及如何在香港開戶、哪家券商“打新”優惠較多、應該參與哪只股票的“打新”、提高中簽率有哪些竅門等問題。在部分投資者眼中,如果能在熱門新股的公開發售環節成功認購,即“中簽”,即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滬上阿姨(2589.HK)、蜜雪集團、布魯可均獲得千倍以上的超額認購,上市首日股價漲幅均超40%。
但“打新”有風險,新股破發的趨勢依然存在。例如,2025年5月16日,綠茶集團上市首日股價破發,盤中跌超5%。2月12日,國內知名新式茶飲品牌古茗上市首日跌幅為6.44%。
目前,一眾公司正等著叩開港交所的大門。截至2025年5月14日,港交所擬上市公司中顯示“聆訊通過”的有2家,顯示“處理中”的有150家。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股公司的港股發行潮預計將發生在2025年下半年。截至2025年5月5日,有46家A股公司擬赴港上市。2025年“A+H”上市模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此外,還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將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目的地轉向港交所。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在Deepseek(深度求索)驅動中國科技資產估值重估以及企業出海的大背景下,赴港上市熱度有望繼續提升。一方面,港交所匯聚了眾多高科技稀缺標的,并持續推進新經濟上市制度的改革,為科技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上市平臺。另一方面,港交所作為國際化融資平臺,為優質企業出海保駕護航,預計港股未來可能會成為更多中資企業尤其是科技成長型企業重要的融資市場。
(作者 牛鈺 資本市場部記者)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