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3月份分享日本啟動戰時配給制的時候,就覺得很瘋。
4月2日特朗普開啟貿易戰,我還在想,作為美國的狗腿子,日本是不是預先得到了消息,但在后來持續性地了解日本米價和農工農協之后,發現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
日本的大米,就算無災無難無經濟危機,也必定是貴的。這一切要歸功于——日本農協。
相關的文章之前寫過幾篇,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再補補課:
逆天,日本大米關稅最高700%,對美亦有400%,驚動美國!
政府救世遇到“新米信仰”,日本人的還有哪些奇葩食物觀念?
笑瘋了,美國吃不起雞蛋,日本吃不起米,發達國家怎么了?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聊聊,為什么就算政府想救市都救不了。
簡單一句話就是:
儲備糧不是從政府→市場(批發商),而是政府→農協→市場(批發商)
這要能降得下來,那就是神跡了!
稍微復雜一點呢?我們來看幾張圖:
據農林水產省稱,在第一輪招標售出的 140,000 多噸中,截至 3 月 30 日,JA 集團(農協)和其他收集商已從倉庫中提貨 4,071 噸。
其中共有 461 噸產品被運送到消費前線,從批發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務提供商。它只占總數的 0.3%。
在過去的兩次投標中,JA 集團中標了 90% 的投標。
在 4 月 23 日開始的第三輪庫存大米招標中,農林水產省決定允許批發商買賣庫存大米。如果 “流通堵塞 ”得到一點解決,將大米的庫存運送到迄今為止尚未交付的地區,這將導致消費者的安全感,這可能有助于降低一些價格。然而直到現在,五月中了,價格依然沒有降低。
最常見的,那么日本大米價格高居不下的原因,日本媒體是怎么宣傳的?
投機導致的滯銷?(錯在奸商)
轉賣目的“轉賣者”的存在?(囤積居奇)
入境需求增加導致美國消費擴大?(都怪游客)
政府高估產量?(錯在政府)
因不安心理而搶購?(錯在消費者)
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人人都有可能出錯,甚至連游客都可能錯,但沒有日本農協什么事,日本農協到底有多強大才能如此?
真相卻很殘忍:以生菜為例,價格基本上是由中央批發市場決定的。
但大米則是另一個路徑:農協(下圖中黃色部分)擁有絕對的定價權。
備注:日本農林水產省(政府部門)與JA集團(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之間是政府機構與農業合作組織的協作關系,共同推動日本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出口。根據此前的報道: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出價中,據透露JA集團(農協)中標了 90% 以上的出價。
另外還有兩個讓人意外的事實:
日本的大米價格曾經也是也是政府決定的。
根據“食品控制法”或《食品控制法》的法律,政府咨詢了大米價格委員會并根據報告做出決定。該法律于 1995 年被廢除,大米的私人分銷成為基礎。
日本大米期貨交易也已被取消。
2011 年,位于大阪的大阪堂島商品交易所開始試行大米期貨交易。在 2021 年 7 月,農林水產省沒有批準,該交易隨后于 2023 年終止。
看到這里很多人會有疑問,那么日本弄些為什么能這么強大,這么牛呢?看下圖:
總而言之,日本農協通過對農民生產(土地種子銷量)、生活(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殯葬金融)的控制,培養出對日本農民的絕對影響力,然后利用這些影響力去影響選舉,決定國家政策,反過來更深度地捆綁農民的生殺予奪,不斷循環,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就還有我之前提過的高關稅,和日本人奇葩的稻米文化,在這樣的條件下,就算全世界的大米不要錢,也擋不住日本農協控制出來的日本高米價。
以至于日本大米在今年,不但變成日本特色動作小電影里面的段子,甚至變成母親節的暢銷禮物了,可見大米貴到什么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