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星艦第九次試飛(IFT-9),這一關鍵任務最新調整到不早于美中時間5月27日。對于這個承諾改變太空運輸未來的項目來說,此次飛行意義重大:首次嘗試重復使用超重型助推器,第二代星艦再度挑戰跨大氣層軌道飛行,試圖一雪前恥。不過,監管審批尚未全部完畢,前兩次失敗陰影仍揮之不去,這場野心勃勃的翻身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發射窗口與測試目標
根據多個信息源交叉驗證,IFT-9目前調整至:當地時間即美中夏令時2025年5月27日晚上6:30(北京時間5月28日7:30)最早開啟發射窗口。
從5月21日推遲到最早5月27日,意味著SpaceX的發射計劃至少延后了6天。背后隱藏多重原因:FAA審查IFT-8仍未結束;B14.2需要硬件調整;S35需要更多時間調試;由于陣亡將士紀念日及其長周末的限制,SpaceX無法在5月26日或其前的周末(5月24日-5月26日)進行發射。因此,IFT-9最早發射日期調整為美中時間5月27日。
此次任務使用星艦飛船S35(Ship 35)和超重型助推器B14.2(Booster 14.2),后者曾在2025年1月IFT-7中使用過。這將是SpaceX首次嘗試重復使用超重型助推器。如果成功,不僅驗證星艦翻新流程的可行性,更為更頻繁的星艦發射奠定基礎,為快速完全復用星艦系統邁出關鍵第一步。
盡管SpaceX尚未公布任務的全部目標,但預計此次飛行將聚焦幾個關鍵里程碑。首先是實現飛船S35與助推器B14的順利分離,雖然這一步驟在以往測試中多次成功,但仍是基礎環節。最關鍵是,飛船S35將嘗試在印度洋完成受控再入和軟著陸,這在前兩次飛行中未能實現。如果實現,S35將成為第一艘實現跨大氣層軌道飛行的第二代星艦飛船。超重型助推器B14.2則在墨西哥灣(美國灣)執行海上濺落,SpaceX此次選擇不嘗試「筷子夾火箭」,盡管這一技術已在之前測試成功實現三次。
不執行塔捕助推器的決定,反映了SpaceX當前的優先事項:解決飛船在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的脆弱性問題。IFT-7和IFT-8兩艘飛船均由于推進系統問題和熱應力解體,碎片散落在加勒比海,引發了該地區的安全擔憂。IFT-9已對飛船S35的熱防護罩和控制系統進行了升級,但SpaceX對此尚未透露更多細節。
除此之外,外界猜測飛船S35可能攜帶實驗性載荷(少量模擬星鏈衛星)和測試新型熱防護材料,這意味著SpaceX對星艦作為多功能航天器的更迫切期待。
●硬件備戰:準備再準備,風險猶存
SpaceX為IFT-9的硬件準備工作進展迅速。飛船S35經歷了一系列嚴格測試,包括3月11日至12日的低溫測試和4月末的單引擎靜態點火測試。在5月1日首次6臺引擎試射出現異常后,5月13日再度試射,順利完成長達一分鐘的靜態點火測試。SpaceX稱這是發射前的「最后準備」。不過,有消息稱一臺猛禽引擎從S35所在巨灣2號被運出,暗示可能存在最后一刻的調整,這為發射時間表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
助推器B14首次亮相于IFT-7,成功塔捕回收后,經過數周翻新檢查,5月12日運至A發射臺。▲5月17日最新運回巨灣2號。有傳言稱可能是為了移除熱分離環,因為助推器頂部需要進行一些必要工作,可能與SpaceX調整飛行計劃(如放棄塔捕)或查出硬件問題有關。
B14.2裝配33臺猛禽引擎中有29臺是經過飛行驗證的,顯示了SpaceX對復用引擎可靠性充滿信心。B14重復使用是驗證星艦經濟可行性的重要一步。如果成功,將證明SpaceX對星艦硬件耐久性和翻新流程充滿信心,為類似獵鷹9火箭的高發射頻率鋪平道路,這也是讓星艦成為成本效益高、可重復使用系統的關鍵一步。不過,選擇放棄塔捕助推器,轉而讓其海上濺落,表明SpaceX在確保飛行穩定性與更復雜的回收操作之間選擇了前者。
●監管與挑戰:國際影響面越來越大
IFT-9準備之路并非一路順風順水,尤其是在監管方面。▲5月15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更新了SpaceX的發射許可證,將德州星艦基地的年發射次數上限從5次提升至25次,這一變化反映了SpaceX追求更高發射頻率的計劃得到監管批準。然而,FAA尚未發放IFT-9發射許可證,需要等待對2025年3月IFT-8事故調查的結論。SpaceX已于5月14日提交事故報告,截至5月17日,FAA的審查仍在進行。如果調查未結束或未獲返航許可,IFT-9無法啟動發射——這一監管瓶頸凸顯了FAA對星艦飛行測試的謹慎態度。
IFT-8飛船S34因推進系統故障在加勒比海上空解體,類似失敗也出現在IFT-7飛船S33身上。兩次事故的碎片落入國際水域,甚至波及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國海外領地的有人居住區域。特克斯和凱科斯的英國大臣斯蒂芬·道蒂因此向美國國務院施壓,要求調整星艦后續飛行軌跡。5月15日,在FAA發布的IFT-9最新環境評估公告中,將星艦飛行危險區域擴展至巴哈馬和特克斯和凱科斯,預計影響175個航班(多為國際航班),平均延誤40分鐘,最長可達兩小時。特克斯和凱科斯的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國際機場將在發射窗口期內關閉,以確保安全。
盡管存在這些影響,FAA仍發布了「無顯著影響結論」(FONSI),認為IFT-9發射及其相關的空域關閉對環境總體影響微乎其微。報告承認發射異常可能導致碎片風險,航班改道也會增加碳排放,但認為這些都在可控范圍內。FAA這種相對寬松的表態,在川普重返白宮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迭代之路:從失敗中成長
星艦開發以快速測試、失敗和迭代為核心,這種策略讓SpaceX成為全球航天領域的先鋒,但也暴露了成長中的陣痛。在2025年1月的IFT-7中,助推器B14被發射塔成功捕獲,但飛船S33因推進系統出現「諧振反應」,導致推進劑泄漏和火災最終解體。3月IFT-8遭遇類似問題,飛船S34因推進系統故障失控而解體,碎片散落加勒比海。兩次連續失敗凸顯了第二代星艦飛船推進系統的弱點——諧振應力與燃料管路破裂。
星艦測試團隊為IFT-9引入了整改措施,優化飛船燃料供給系統,強化飛船熱防護罩,升級飛行控制算法,利用前兩次飛行數據改進設計。SpaceX迭代方法已取得進展——捕獲助推器已成常態,但第二代飛船實現半軌道飛行仍是難題。如果S35能成功進入跨大氣層軌道并且再入和軟著陸,將標志星艦的轉折點,讓SpaceX更快速更接近打造完全可重復使用星艦系統的目標,進而支持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和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夢想。
●馬斯克真身加持:發射前演講
▲為了增加期待感,SpaceX首席發言人馬斯克在X平臺宣布,他將在IFT-9發射前于星艦基地發表公司內部演講,闡述火星計劃。這場演講將在線直播,預計將詳細介紹星艦如何通過高發射頻率和低運營成本實現火星定居——這是馬斯克多年來一直倡導的愿景。演講時機表明,馬斯克將IFT-9作為動員團隊和鼓舞人心的契機,這場演講也凸顯了IFT-9作為邁向星艦大航天時代關鍵一步的深遠意義。
●前路漫漫:拭目以待
IFT-9的成敗對SpaceX來說至關重要,該公司希望第二代星艦能夠攻克關口,驗證超重型助推器的可重復使用性。如果成功,這將加速星艦計劃的進程,使SpaceX更接近支持NASA阿爾忒彌斯月球任務和大規模部署星鏈衛星的目標,這需要遠超獵鷹9號的發射頻率。IFT-9成功將增強對星艦準備就緒的信心,而失敗可能推遲SpaceX整體計劃,招致監管機構和主要金主NASA、DoD的審查。
對整個航天行業而言,IFT-9的結果意義深遠。一款完全可重復使用的火箭系統很可能大幅降低進入太空成本,激發新一輪探索和商業航天。但星艦高風險的測試項目也引發了安全問題,尤其是其碎片對國際地區的影響。創新與安全之間的張力顯而易見,IFT-9將成為SpaceX乃至整個航天界如何平衡這一矛盾的試金石。隨著發射日的臨近,航天界正屏息以待。S35能否成功實現再入濺落,還是成為通往火星的又一堂課?答案即將揭曉。
關鍵信息索引:
FAA Statement on Starship Flight 9 License Approval
NASASpaceFlight: Altimeter Failure, Fairing Pop, and Starlink Madness | This Week in Spaceflight
Spacenews:FAA license update brings SpaceX closer to next Starship launch
SpaceX Starship Flight Test 9 - Wikipedia
FAA Mishap Response Program
SpaceX Starship Flight 9 FAA Approval Post by spacesudo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