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三亞5月17日電 近日,一名26歲男患者在某海島高溫高濕環境中訓練時突發熱射病,生命危在旦夕。經過“空中接力”,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以下簡稱“海南醫院”)重癥醫學科與多科室聯合救治,最終在這場與“熱魔”較量中獲勝,使患者轉危為安,于日前康復出院。
在氣溫28℃、濕度82%的悶熱環境下劇烈運動后,青年男子馬某突發意識錯亂,體溫飆升至40.9℃,被緊急送至島上醫院,經初步診治為病毒性腦炎,予以對癥治療,后病情逐漸加重,于是向海南醫院求救。
在接到請求急診信息后,海南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濤遠程進行會診,初步診斷患者馬某患上“熱射病”,并做出救治方案:第一,患者病情危重,現場條件有限,立即飛機轉運;第二,緊急對患者做降溫處理,考慮到轉運途中條件有限,應利用冰水浸濕被單后全身覆蓋。
盡管應對措施安全到位,但在直升機空中轉運患者途中,因發生高熱,患者一直躁動不安,讓同機醫務人員的一顆心一直吊在嗓子眼里。好在有驚無險,3個小時后終于順利抵達海南醫院。現場接機醫護人員按照熱射病救治流程,予以患者快速降溫、鎮靜、氣道保護治療。此前,劉杰主任帶領重癥醫學科團隊做好接受準備,呼吸機安裝管路、冰毯機、冬眠藥物放入輸液泵、血液凈化機裝機預充。
患者到院時體溫降至38℃以下、躁動有所控制。但由于高熱時間長,全身多器官熱損傷已經形成,各項指標顯著升高、凝血功能紊亂,血小板直線下降。海南醫院立即組織由熱射病專家組組長宋青主任,副組長宋景春主任、高燕主任及重癥醫學科劉杰主任組成的專家組進行會診,確定患者為熱射病特重型,需按照“十早一禁”治療原則做快速強化治療。
宋青主任說,考慮到患者高熱時間長、轉運途中躁動,存在明顯的熱射病腦損傷,在血液凈化的同時予以亞低溫腦保護,并通過唯截流、重癥超聲評估液體容量負荷及體內液體分布,精準調控液體平衡,“防止液體過少導致器官進一步損傷,同時避免了液體過負荷組織水腫造成的器官二次打擊?!?/p>
患者獲救后與醫護人員合影。海南醫院供圖
經過數天的精心治療?;颊咝●R體溫逐漸穩定,神志轉清,各臟器功能逐漸恢復后,轉入急診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熱射病救治核心是降溫與器官支持,每一分鐘都關乎生死”海南醫院重癥醫學科劉杰主任說,這個病例的救治難點在于凝血功能紊亂、如何避免雙重打擊下的器官后遺癥的產生。團隊通過24小時動態監測核心體溫、個體化調整血濾參數、多種方式評估肌體液體容量、精細化調整治療方案,成功阻斷了病情惡化鏈條,保證了器官功能快速康復。
歷經兩周的系統治療,小馬自主下床活動,肝腎功能、凝血指標均恢復正常。轉出ICU時,他向醫護團隊衷心感謝:“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海南醫院專家提醒,隨著夏季臨近,熱射病進入高發期。海南醫院熱射病防治專家強調:戶外訓練需遵循“循序漸進、及時補水”原則,若出現頭暈、高熱、意識模糊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采取降溫措施并及時就醫,黃金1小時救治窗口期至關重要。(李學山、尹健源、汪承豐、胡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