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
現在的人們對于逛博物館
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解
比如
這是湖北省博物館
拍攝的越王勾踐劍
而這是網友排隊半天
找好角度拍的
試圖證明古代中國掌握打造磁懸浮劍的工藝
又或者這是甘肅省博物館
拍攝的父丁銅角
而這是網友拍的
看起來很神氣的“叉腰小青蛙”
文物放展柜里不讓摸?
游客甚至有辦法“戴”臉上
2024年12月18日,參觀者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廳內觀看展出的黃金面具。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實際上
不僅是游客“有活兒”
現在的博物館
在如何展覽方面也非常有想法
不知道是什么?
別看說明牌上的小字了
直接給你擺出來
不知道是用來做什么的?
直接給你畫個小人比劃清楚
網友紛紛表示被“圈粉”
不難看出
很多的博物館已經從
“我展我的,你看你的”的“高冷范兒”
逐步轉變為
讓游客走進其中、參與其中的“文化派對”
頗具巧思的展覽設計
從簡單的“是什么”
轉為引導觀者思考“為什么”
輔以歷史、環境、文化等因素的講解
讓游客從產生興趣到感同身受
真正了解歷史、理解歷史
VR等新技術讓游客逛得過癮
琳瑯滿目的文創
更是滿足了游客
“把文物帶回家”的訴求
(究竟是誰還沒有買到啊
前不久的“五一”假期里
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超6000萬人次
創歷史新高
“為了一個館奔赴一座城”
甚至成為不少游客安排假期的新思路
逛博物館儼然成了一種文旅“趕海”
一件件文物
恰如歷史遺留在灘上的精美貝殼
游客們走走停停、仔細端詳中
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如果你滿足
1.經常不知道去哪玩
2.有點好奇心,想學點新知識
3.喜歡空調
以上任一條件
小編非常推薦你去逛逛博物館
恰巧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
送你一個中國古代“麥克風”(見上圖)
說說你逛博物館的故事
(曬圖也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