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兩國正式簽署《日內瓦經貿聯合聲明》,這則聲明的簽署意味著此前中美兩國的“關稅戰”正式休戰,也讓中美兩國的企業松了一口氣。
中美兩國互降超100%的關稅,雙方的對等關稅也僅剩10%,國際媒體紛紛開始計算能夠“省下”多少錢。
表面上看中美兩國的紛爭在此告一段落,但實際上背后卻暗流涌動。
協議簽署的墨跡還沒有干,中國就對美國打出了一記重拳。
美國總統特朗普垂涎中國的物品,依然拿不到。
雖說協議緩解了中美兩國短期的貿易摩擦,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仍在用另一種方式繼續進行。
不過這也讓不少人產生了疑問,為何中國會在協議簽署后,立刻對美國展開了限制呢?美國是否又在背后搞什么“小動作”呢?
一、中美兩國達成“休戰協議”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宣布達成關稅休戰協議,這是中國自2025年以來首次迎來實質性緩和。
不過這份協議是“刀尖上的握手”,再為兩國企業和人民帶來喘息機會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博弈埋下了伏筆。
根據協議我們能夠看到,雙方同步取消了91%的加征關稅,并且將剩余24%的關稅暫停90天,目前僅保留著10%的基準稅率。
關稅一直以來就是兩國“戰爭”的主要武器,此次協議就等同于將“主炮”熄火,但是還保留了一部分“子彈”用于談判。
中美兩國之所以會選擇在此時休戰,主要還是出于經濟考量。
對于美國來說,高關稅讓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了3800美元,特斯拉、蘋果等企業的供應鏈風險飆升。
2026年美國大選臨近,艾奧瓦州大豆出口量下跌直接威脅到共和黨票倉,因此美國不得不與中國和解。
對于中國來說關稅戰到沒有那么危機。
中國通過構建“稀土-新能源”產業鏈增強了與美國的談判底氣。
同時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也為國內GDP提供了穩定發展,成為了抵御外部沖擊的緩沖墊。
正因如此中國才會如此堅決的對美國進行反制。
不過“休戰”協議的簽署確實對中國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光伏、半導體等行業重新獲得了美國市場的準入。
更重要的是,90天的緩沖期能夠讓企業重新調整布局,通過改造生產線來切換市場,讓跨國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這場協議除了對中美兩國有利之外,也讓全球經濟暫時松綁。
就在消息公布的當天,美國股票上漲了2%,人民幣升值了0.8%,國際物流成本也下降了15%。
然而這也只是暫時的慶祝而已,90天后這場戰爭將會如何發展,仍存在很大的未知數。
可以說協議帶來了曙光,但是中美兩國的深層矛盾仍然存在,這份“休戰”協議的背后也暗藏了許多玄機。
二、“休戰”背后實則暗藏玄機
表面上看美國降低了對中國的關稅,但實際上卻從技術封鎖、規則博弈和戰略保留上,對中國挖下了多個“深坑”。
美國保留著對中國1000多家企業的“實體清單”限制,其中就包括了大疆、華為等高科技企業。
美國還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投資機構投資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這種“降關稅、卡技術、險金融”的做法,依然給中國的貿易通道設置了重重路障。
實際上從美國的戰略布局也能夠發現,美國在一直推動“印太經濟框架”,想要將墨西哥、印度等國家打造成一個取代中國的制造業國家。
現如今蘋果、臺積電、三星等企業,都開始減少在中國的產量,從而轉移到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國家,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與美國簽署的這份“休戰”協議中,也同樣暗藏著許多“陷阱”。
雖說在協議中并沒有提到對中國的金融限制,但是卻一直在施壓SWIFT系統限制中資銀行,并且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這種“美元霸權”與中國“去美元化”的拉鋸,形成了金融領域的消耗戰。
與此同時美國在對中國設置的90天緩沖期,也同樣是談判機制的“時間牢籠”。
表面上觀看是對中國放松限制,但實際上卻是美國爭取戰略調整的窗口。
美國中西部農業州利用此期間擴大巴西大豆進口,從而削弱中國的限制。
美國國會也正在醞釀《芯片競爭法案》,想要通過在未來5年投入2800億美元補貼本土半導體產業,從而對中國半導體領域達成全面限制。
這種“用時間換空間”的策略,目的就是拖慢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從而保證自身的科技霸權地位。
可以說當前中美兩國所簽署的《日內瓦聯合聲明》,本質上就是一種“戰術妥協”,而非“戰略和解”。
美國通過保留關稅、技術封鎖和規則主導,依然對中國展開限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便同步對美國展開限制。
三、中國對美國打出一記重拳
為了反制美國對中國的關稅限制,中國曾利用稀土對美國進行反制。
然而再《日內瓦經貿聯合聲明》簽署之后,中國并沒有像外界預測的一樣放松對美國的稀土限制,反而還啟動了“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行動”,并且還升級全鏈條管控措施。
所謂的“礦產”就是鍺、銻、鎢、鎵、中重稀土。
這樣的做法很明顯就是對美國的做法進行反制,是中國基于國家安全、產業升級以及國際博弈的深度戰略布局。
不少網友表示,特朗普本想用降低關稅換取稀土資源,然而他沒想到中國非但沒有放松限制,反倒進行了嚴管。
通過公布的信息我們能夠看到,此次中國商務部聯合公安部、海關總署等多個部門,重點打擊“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等非法出口行為。
早在2024年時中國稀土走私量就占據了合法出口的18%,其主要去向就是美國的軍工產業鏈。
同時中國還在長沙地區部署了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監管,要求內蒙古、江西等稀土主要產區建立企業臺賬,并且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一物一碼”追溯。
這一做法讓每一噸稀土都有了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從開采到出口每一個環節都能進行實時監控。
為了守護我們的核心技術,中國還繼續禁止對外轉讓18項稀土冶煉分離技術,其中就包括了“串級萃取提純”等核心專利。
雖說國際社會的稀土儲備并不少,但是由于核心技術位于中國,他們也只能將自己開采的稀土運到中國加工。
而中國之所以會對稀土資源進行嚴管,主要是因為其不僅涉及到了國家經濟,更是涉及到了國家安全。
稀土一直以來就是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美國對中國展開重重限制,中國自然要用稀土管制來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砝碼。
如今的中國也一直在推動稀土從“資源出口”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
通過限制低端稀土出口,也同樣能夠倒逼國內企業向電機、新能源等下游領域延伸,從而提升國內的競爭力,形成“稀土-磁材-整機”的完整產業鏈,盡早擺脫美國的限制,實現更好的發展。
美國對中國14nm一下芯片仍采取限制措施,但是卻要求中國開放稀土市場。
中國清楚地知道稀土資源對美國的重要意義,此事對美國進行反制,也是為了用資源換取技術。
既然美國用芯片卡我們的脖子,那我們就有權利用稀土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如今中國對美國稀土管制的升級,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貿易報復,而是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際話語權。
美國對稀土庫存的焦慮,正是中國從“被動防御”向“主動布局”的跨越。
結語
中美關稅協議的正式實施,標志著兩國經貿博弈進入了全新階段。
雖說雙方都取消了91%的加征關稅,并且暫停了24%的爭議性關稅,但這份協議卻并沒有讓兩國從根本上和解。
中國稀土管制的升級,正是對美國對華科技封鎖的有力反制。
接下來90天的緩沖期需要考驗雙方的談判智慧,中國需要加速自主研發,并且用這90天的時間掌握后續談判的主動權。
而中國在協議中所堅守的對等原則,正是對美國單邊霸凌的反抗,也再爭取為國際經貿爭取正義。
須知,中美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才能推進務實磋商,才能為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
中國網 2025.5.14 《中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 防止非法外流》
商務部網站 2025.5.12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表談話》
界面新聞 2025.5.12 《中美聯合聲明釋放積極信號,“美國對中國的經濟霸凌已經完全失效”》
貝果財經 2025.5.13 《專家解讀中美經貿聯合聲明:重在協商機制的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