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它以波瀾壯闊的筆觸描繪了108位梁山好漢的傳奇故事。這些英雄人物因命運多舛,最終匯聚在梁山泊,演繹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這些好漢的生平與結局,感受他們的命運波折。
三十六天罡星
1. 宋江,山東鄆城人,人稱“及時雨”。他原是鄆城縣押司,因私放晁蓋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憑借智慧和威望成為首領,接受朝廷招安后,帶領好漢們征討遼國、方臘。最終被朝廷賜毒酒而死。宋江死后,吳用和花榮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以死相隨,也算是為宋江的死表示了抗議。
2. 盧俊義,河北大名府人,人稱“玉麒麟”。他是大名府富商,武藝高強。因被梁山好漢設計陷害,被迫上梁山。接受招安后,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后被高俅等人陷害,服毒酒而死。
3. 吳用,山東鄆城人,人稱“智多星”。他滿腹經綸,精通兵法,是梁山泊的軍師。在梁山,他協助宋江策劃了許多重要軍事行動。宋江死后,吳用悲痛欲絕,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
4. 公孫勝,山東高唐州人,人稱“入云龍”。他精通道術,是梁山泊的軍師之一。在梁山,他協助吳用策劃了許多重要軍事行動。后來,他因思念母親,離開梁山,返回家鄉出家。
5. 關勝,蒲州解良人,是關羽的后代,人稱“大刀”。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接受招安后,他屢立戰功,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在征討方臘時,被方臘部將鮑旭、樊瑞圍攻,最終戰死。關勝死后,梁山好漢們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關勝報仇。
6. 林沖,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人稱“豹子頭”。他因高俅陷害,誤入白虎堂,被刺配滄州。在滄州,他屢遭不公平對待,最終在風雪山神廟一役中,親手殺死了陷害他的陸虞候等人,為自己報了仇。之后,林沖被迫上梁山。征討方臘后,林沖因風癱留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最終病逝。
7. 秦明,青州人,人稱“霹靂火”。他性格急躁,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接受招安后,他屢立戰功,被封為兗州府都統制。在征討方臘時,因誤殺平民被朝廷貶為庶民,最終在杭州病逝。
8. 呼延灼,太原人,是北宋開國名將呼延贊的后代,人稱“雙鞭”。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接受招安后,他屢立戰功,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在征討金國時戰死。
9. 花榮,清風寨武官,人稱“小李廣”。他武藝高強,擅長射箭,是梁山泊的馬軍八虎騎之一。接受招安后,他屢立戰功,被封為應天府兵馬統制。在征討方臘后,花榮因思念宋江,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
10. 柴進,滄州人,人稱“小旋風”。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后代,家財萬貫,廣交天下英雄。因幫助宋江等人,被高俅陷害,被迫上梁山。接受招安后,他被封為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柴進因思念母親,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1. 李應,李家莊莊主,人稱“撲天雕”。他因幫助宋江等人,被官府追捕,被迫上梁山。接受招安后,他被封為中山府鄆城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李應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2. 朱仝,鄆城縣人,人稱“美髯公”。他是鄆城縣的都頭,與雷橫并稱“朱雷二都頭”。朱仝因幫助宋江等人,被迫上梁山。接受招安后,他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朱仝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3. 魯智深,渭州人,人稱“花和尚”。他性格豪爽,見義勇為,因三拳打死鎮關西而被迫出逃。在五臺山出家后,因酒肉之欲被趕下山,后在東京大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倒拔垂楊柳而聲名大噪。后來,他與林沖結為兄弟,最終投奔梁山。在征討方臘后,魯智深在浙江坐化,留下“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遺言。
14. 武松,清河縣人,人稱“行者”。他武藝高強,因打虎英雄而聞名天下。在為兄報仇時,他手刃潘金蓮和西門慶,被刺配孟州。在孟州,他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最終投奔梁山。在征討方臘時,武松失去左臂,后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壽終正寢。武松的報仇行為貫穿了他的整個故事,他始終保持著正義的本色。
15. 董平,東平府人,人稱“雙槍將”。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接受招安后,他屢立戰功,被封為天平軍節度使。在征討方臘時,董平被方臘部將張韜射中要害,最終戰死。董平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董平報仇。
16. 張清,東昌府人,人稱“沒羽箭”。他武藝高強,擅長使用飛石。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馬軍八虎騎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張清被方臘部將葉重一槍刺中咽喉,最終戰死。張清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張清報仇。
17. 楊志,東京人,人稱“青面獸”。他因丟失生辰綱,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馬軍八虎騎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楊志因病未能隨軍出征,最終病逝。
18. 徐寧,東京人。他武藝高強,擅長使鉤鐮槍。在梁山,他傳授鉤鐮槍法,幫助梁山好漢們大破連環馬。在征討方臘時,徐寧被方臘部將厲天閏射中要害,最終戰死。徐寧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徐寧報仇。
19. 索超,大名府人,人稱“急先鋒”。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八虎騎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索超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頭盔,最終戰死。索超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索超報仇。
20. 戴宗,江州人,人稱“神行太?!薄K瞄L使用神行術,是梁山泊的重要聯絡人。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刺探聲息大都督。在征討方臘后,戴宗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21. 劉唐,東潞州人,人稱“赤發鬼”。他因參與劫取生辰綱,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步軍十麒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劉唐被方臘部將王仁砍中肩膀,最終戰死。劉唐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劉唐報仇。
22. 李逵,沂州沂水縣人,人稱“黑旋風”。他性格豪爽,力大無窮,手持兩把板斧。在江州,他因宋江而結識梁山好漢,后加入梁山。在征討方臘后,李逵被宋江騙服毒酒,最終與宋江同日而死。
23. 史進,華陰縣人,人稱“九紋龍”。他因刺殺賀太守,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馬軍八虎騎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史進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史進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史進報仇。
24. 穆弘,江州人,人稱“沒遮攔”。他家財萬貫,因幫助宋江等人,被迫上梁山。接受招安后,他被封為武德軍節度使。在征討方臘后,穆弘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25. 雷橫,鄆城縣人,人稱“插翅虎”。他是鄆城縣的都頭,與朱仝并稱“朱雷二都頭”。雷橫因幫助宋江等人,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步軍十麒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雷橫被方臘部將龐萬春射中面門,最終因傷勢過重而死。
26. 李俊,江州人,人稱“混江龍”。他水性極佳,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后,李俊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帶著童威、童猛出海,最終成為暹羅國國王。
27. 阮小二,石碣村人,人稱“立地太歲”。他與兄弟阮小五、阮小七一同加入梁山,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阮小二在杭州戰死。他的兄弟阮小五和阮小七繼續作戰,最終在方臘被擊敗后,算是為阮小二報仇。
28. 張橫,江州人,人稱“船火兒”。他水性極佳,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張橫在杭州戰死。
29. 阮小五,石碣村人,人稱“短命二郎”。他與兄弟阮小二、阮小七一同加入梁山,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阮小五在杭州戰死。他的兄弟阮小七繼續作戰,最終在方臘被擊敗后,算是為阮小五報仇。
30. 張順,江州人,人稱“浪里白條”。他水性極佳,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張順在涌金門被方臘部將石寶砍死。張順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張順報仇。
31. 阮小七,石碣村人,人稱“活閻羅”。他與兄弟阮小二、阮小五一同加入梁山,是梁山泊的水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阮小七因私自動用御酒,被朝廷貶為庶民,最終在海邊捕魚為生。他的兄弟阮小二和阮小五的死,最終在方臘被擊敗后得到了一定的補償。
32. 楊雄,大名府人,人稱“病關索”。他因妻子潘巧云與裴如海有染,殺死潘巧云和裴如海后,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步軍十麒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楊雄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楊雄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楊雄報仇。
33. 石秀,大名府人,人稱“拼命三郎”。他因幫助楊雄,被迫上梁山。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步軍十麒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石秀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右腿,最終戰死。石秀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石秀報仇。
34. 解珍,登州人,人稱“兩頭蛇”。他與弟弟解寶一同加入梁山,是梁山泊的步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解珍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解珍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解珍報仇。
35. 解寶,登州人,人稱“雙尾蝎”。他與哥哥解珍一同加入梁山,是梁山泊的步軍頭領之一。在征討方臘時,解寶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右腿,最終戰死。解寶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解寶報仇。
36. 燕青,北京人,人稱“浪子”。他武藝高強,擅長相撲。在梁山,他是步軍十麒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燕青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七十二地煞星
37. 朱武,河南人,人稱“神機軍師”。他精通兵法,是梁山泊的軍師之一。在梁山,他協助吳用策劃了許多重要軍事行動。在征討方臘后,朱武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38. 黃信,青州人,人稱“鎮三山”。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黃信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39. 孫立,登州人,人稱“病尉遲”。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孫立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40. 宣贊,大名府人,人稱“丑郡馬”。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宣贊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宣贊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宣贊報仇。
41. 郝思文,大名府人,人稱“井木犴”。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郝思文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右腿,最終戰死。郝思文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郝思文報仇。
42. 韓滔,東京人,人稱“百勝將”。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韓滔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韓滔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韓滔報仇。
43. 彭玘,東京人,人稱“天目將”。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彭玘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右腿,最終戰死。彭玘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彭玘報仇。
44. 單廷珪,東京人,人稱“圣水將”。他武藝高強,擅長使用水攻。在梁山,他是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單廷珪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左臂,最終戰死。單廷珪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單廷珪報仇。
45. 魏定國,東京人,人稱“神火將”。他武藝高強,擅長使用火攻。在梁山,他是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魏定國被方臘部將石寶砍中右腿,最終戰死。魏定國死后,梁山好漢在后續的戰斗中擊敗了方臘,算是為魏定國報仇。
46. 蕭讓,東京人,人稱“圣手書生”。他擅長書法,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文書工作。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文書營指揮,負責行文走檄調遣事。在征討方臘后,蕭讓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47. 裴宣,河南人,人稱“鐵面孔目”。他精通法律,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功罪營指揮,知定功賞罰政法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功罪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裴宣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48. 歐鵬,黃岡人,人稱“摩云金翅”。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歐鵬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49. 鄧飛,孟州人,人稱“火眼狻猊”。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鄧飛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0. 燕順,萊州人,人稱“錦毛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燕順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1. 楊林,彰德府人,人稱“錦豹子”。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楊林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2. 凌振,東京人,人稱“轟天雷”。他擅長制造火炮,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造炮營指揮,知鍛鑄大小號炮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造炮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凌振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53. 蔣敬,湖南潭州人,人稱“神算子”。他精通算術,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賬目營指揮,知考算錢糧支出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賬目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蔣敬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54. 呂方,登州人,人稱“小溫侯”。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中軍守護四豹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呂方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5. 郭盛,東京人,人稱“賽仁貴”。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中軍守護四豹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郭盛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6. 安道全,建康府人,人稱“神醫”。他醫術高超,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醫疾營指揮,知治諸疾內外科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醫疾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安道全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57. 皇甫端,東京人,人稱“紫髯伯”。他擅長獸醫,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愈獸營指揮,知醫獸一應馬匹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愈獸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皇甫端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58. 王英,徐州人,人稱“矮腳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軍法行刑四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王英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59. 扈三娘,祝家莊人,人稱“一丈青”。她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軍法行刑四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扈三娘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0. 鮑旭,登州人,人稱“喪門神”。他性格豪爽,力大無窮,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鮑旭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1. 樊瑞,徐州人,人稱“混世魔王”。他擅長符咒,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樊瑞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2. 孔明,青州人,人稱“毛頭星”。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中軍守護四豹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孔明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3. 孔亮,青州人,人稱“獨火星”。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中軍守護四豹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孔亮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4. 項充,登州人,人稱“八臂哪吒”。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項充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5. 李袞,登州人,人稱“飛天大圣”。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李袞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6. 金大堅,東京人,人稱“玉臂匠”。他擅長雕刻,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雕刻營指揮,知篆刻兵符印信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雕刻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金大堅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67. 馬麟,青州人,人稱“鐵笛仙”。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馬麟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8. 童威,江州人,人稱“出洞蛟”。他水性極佳,是梁山泊的水軍八海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童威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69. 童猛,江州人,人稱“翻江蜃”。他水性極佳,是梁山泊的水軍八海蛟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童猛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70. 孟康,江州人,人稱“玉幡竿”。他擅長造船,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造船營指揮,知建造大小戰船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造船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孟康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71. 侯健,江州人,人稱“通臂猿”。他擅長紡織,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織造營指揮,知造補旌旗袍襖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織造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侯健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72. 陳達,河南人,人稱“跳澗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陳達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73. 楊春,河南人,人稱“白花蛇”。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楊春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74. 鄭天壽,徐州人,人稱“白面郎君”。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鄭天壽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75. 陶宗旺,光州人,人稱“九尾龜”。他擅長農耕,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負責屯田營指揮,知開墾荒田水利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屯田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陶宗旺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76. 宋清,鄆城人,人稱“鐵扇子”。他是宋江的弟弟,負責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禮賓營指揮,知送往迎來筵宴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禮賓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宋清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77. 樂和,登州人,人稱“鐵叫子”。他擅長音樂,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歌舞營指揮,知吹彈歌舞宴樂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歌舞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樂和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78. 龔旺,登州人,人稱“花項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龔旺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79. 丁得孫,登州人,人稱“中箭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丁得孫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0. 穆春,江州人,人稱“小遮攔”。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穆春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1. 曹正,鄆城人,人稱“操刀鬼”。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屠宰營指揮,知宰殺牲畜庖廚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屠宰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曹正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82. 宋萬,河南人,人稱“云里金剛”。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宋萬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3. 杜遷,鄆城人,人稱“摸著天”。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杜遷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4. 薛永,河南人,人稱“病大蟲”。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薛永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5. 施恩,孟州人,人稱“金眼彪”。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施恩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6. 李忠,東京人,人稱“打虎將”。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李忠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7. 周通,桃花山人,人稱“小霸王”。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馬軍十六小彪將之一。在征討方臘時,周通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88. 湯隆,廬州人,人稱“金錢豹子”。他擅長打造兵器,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兵器營指揮,知打造軍器鐵甲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兵器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湯隆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89. 杜興,薊州人,人稱“鬼臉兒”。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迎賓營指揮,知接待四方賓客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迎賓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杜興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0. 鄒淵,登州人,人稱“出林龍”。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鄒淵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91. 鄒潤,登州人,人稱“獨角龍”。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鄒潤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92. 朱貴,沂州人,人稱“旱地忽律”。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偵察營指揮,知探聽飛報軍情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偵察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朱貴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3. 朱富,沂州人,人稱“笑面虎”。他擅長釀酒,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釀造營指揮,知釀造酒醋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釀造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朱富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4. 蔡福,大名府人,人稱“鐵臂膊”。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軍法行刑四校之一,劊子手隊都統制。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劊子手隊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蔡福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5. 蔡慶,大名府人,人稱“一枝花”。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軍法行刑四校之一,行刑隊都統制。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行刑隊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蔡慶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6. 李立,江州人,人稱“催命判官”。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配送營指揮,知押送物資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配送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李立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7. 李云,沂州人,人稱“青眼虎”。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修葺營指揮,知起造修葺房舍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修葺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李云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98. 焦挺,中山人,人稱“沒面目”。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焦挺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99. 石勇,大名府人,人稱“石將軍”。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步軍十七將校之一。在征討方臘時,石勇屢立戰功,最終在杭州戰死。
100. 孫新,孟州人,人稱“小尉遲”。他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后勤營指揮,知排設筵宴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后勤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孫新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1. 顧大嫂,孟州人,人稱“母大蟲”。她武藝高強,是梁山泊的軍法行刑四校之一,察查隊都統制。在梁山,她屢立戰功,成為察查隊都統制。在征討方臘后,顧大嫂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2. 張青,孟州人,人稱“菜園子”。他擅長種植,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種植營指揮,知耕植蔬菜果木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種植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張青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3. 孫二娘,孟州人,人稱“母夜叉”。她擅長釀酒,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釀造營指揮,知釀造酒醋事。在梁山,她屢立戰功,成為釀造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孫二娘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4. 王定六,江州人,人稱“活閃婆”。他擅長傳遞信息,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走報營指揮,知傳遞信息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走報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王定六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5. 郁保四,青州人,人稱“險道神”。他擅長筑路,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筑路營指揮,知修筑道路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筑路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郁保四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6. 白勝,鄆城人,人稱“白日鼠”。他擅長傳遞信息,是梁山泊的內務處十六監造之一,走報營指揮,知傳遞信息事。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走報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白勝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7. 時遷,高唐州人,人稱“鼓上蚤”。他擅長偷盜,是梁山泊的軍中走報機密步軍四校之一。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特種兵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時遷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108. 段景住,涿州人,人稱“金毛犬”。他擅長傳遞信息,是梁山泊的軍中走報機密步軍四校之一。在梁山,他屢立戰功,成為特種兵營指揮。在征討方臘后,段景住辭官回鄉,最終病逝。
以上是《水滸傳》中108位梁山好漢的生平、結局以及涉及報仇的情節。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現了他們的英勇與悲壯,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矛盾與人性光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