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同步收錄至建筑門戶網站-ARCHINA建筑中國門戶官網(archina.com)
歡迎登陸查看更多信息
ARCHINA建筑中國5月18日倫敦電,由ARCHINA建筑中國與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共同主辦的中英建筑學術交流系列考察活動,于第三站走進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深度探訪巴特西電站改造項目——這一見證倫敦工業遺產涅槃重生的典范工程。
繼前兩站成功考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參數化設計實驗室及Allies and Morrison歷史街區更新項目后,本次考察聚焦"工業遺產的科技轉譯"主題,通過福斯特建筑事務所資深合伙人Emily Peng及其核心團隊(Liang、Peter、Angelina)的系統講解,為與會的中英建筑學者呈現了一場歷史文脈與未來科技深度對話的學術盛宴。項目團隊憑借其卓越的專業素養,為巴特西電廠這一地標性工業建筑的轉型再生提供了多維度的創新解決方案。
工業廢墟的智能涅槃:解碼三重復合策略
曾點亮白金漢宮的巴特西電站在沉寂四十年后,以90億英鎊改造計劃重獲新生。福斯特團隊通過"結構考古-生態激活-數字賦能"三重策略,將這座歐洲最大燃煤電廠蛻變為容納160萬平方英尺的"未來城市實驗室":
- 鋼結構的時間折疊術
項目團隊采用毫米級三維掃描技術,對97%的原始鑄鐵骨架進行數字化建模。渦輪大廳內懸浮的蘋果總部辦公空間,通過256組定制鋼索與歷史構件精準咬合,創造出"19世紀工業骨骼托舉21世紀硅基生命體"的戲劇性場景。技術主管Angelina透露:"每根鋼梁荷載數據均接入AI監測系統,實現歷史結構安全的實時預警。" - 煙囪生態矩陣的碳博弈
四座標志性煙囪被改造為垂直生態引擎——頂部42米高空花園搭載模塊化種植系統,中層嵌入微型風力渦輪機組,底部設置雨水回收裝置。總工程師梁現場演示了該體系如何實現180%的碳吸收增益:"每座煙囪年發電量可達480兆瓦時,相當于200戶英國家庭的全年用電需求。" - 會呼吸的科技表皮
建筑外立面創新應用6層動態玻璃幕墻,2000個微型傳感器配合AI氣候模型,實現透光率30%-70%的自適應調節。彭艾米特別指出:"納米光電薄膜在保護歷史紅磚的同時,將室內能耗降低40%,這正是我們對‘新舊共生’的技術詮釋。"
城市更新的范式革命:從空間改造到文明升級
改造后的巴特西電站不僅吸引蘋果、戴森等56家科技企業入駐,更以三大創新維度重構工業遺產價值:
- 經濟維度:區域產值激增420%,3.2萬個就業崗位中47%為綠色科技領域;
- 文化維度:原控制室2000枚黃銅儀表變身加密貨幣藝術裝置,指針隨比特幣行情實時舞動,日均吸引3000人次互動;
- 生態維度:地源熱泵系統利用泰晤士河4℃水溫差供能,助力項目獲BREEM卓越認證,年碳減排5.8萬噸。
Why It Matters
巴特西電站的蛻變重新定義了工業遺產的使命——它不再是封存的博物館,而是開啟未來的珍貴密鑰。當歷史建筑結構與AI技術、清潔能源、參數化設計深度融合,曾經的破敗也能華麗轉身,成為推動人類文明升級的創新平臺。這里證明:歷史保護與未來科技從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驅動文明的雙螺旋。”
巴特西電站改造關鍵數據:
- 歷史結構保留率:97%
- 可持續技術專利:23項
- 年度訪客量:超800萬人次
- 智慧系統覆蓋率:92%
- 改造周期:2013-2022(分七期開發)
ARCHINA建筑中國作為中國建筑行業權威媒體平臺,長期致力于推動建筑行業創新發展;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作為擁有188年歷史的全球頂尖建筑專業機構,始終引領建筑教育與實踐標準。此次強強聯合標志著中英建筑領域交流進入常態化、專業化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