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志愿者服務隊招募中,點擊報名
1924年11月,上海郵政大樓竣工,12月1日,上海郵務管理局正式在此辦公并對外營業。當時,這幢大樓被稱為 “上海郵政總局”。
△1923年大樓建造中
大樓建成后,《申報》曾撰文稱:“聞此郵局之工程,建筑幾及兩年,共需費約四百萬兩,實為中國之一大建筑。”
△ 1924年大樓建成時
上海郵政大樓整體建筑呈“U”字型,具有19世紀初流行于歐洲的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地面建有4層,另有地下室1層。大樓外觀為英國古典主義風格。正門在北蘇州路和四川北路的轉角處,正門的兩面,均為建筑的主立面,墻面為細粒水刷石粉面,而天潼路的一面,則為機制紅磚墻。在北蘇州路的主立面,有貫通三層的科林斯立柱11根,在四川北路和天潼路轉角的主立面,有貫通三層的科林斯立柱8根。
△ 大樓側門
上海郵政大樓最為醒目的部分,是聳立在正門上方的鐘樓和塔樓,為17世紀意大利巴洛克式。鐘樓高13米,正面鑲嵌著一直徑達3米的大鐘,鐘樓基座兩邊各有一座水刷石面的火炬臺雕塑。鐘樓上面是塔樓,塔高17米,呈四角形,有弧形的欄桿、復雜精細的線腳、彎曲的檐口和塔頂。塔身有四面門框,門邊兩旁有成對典雅端莊的愛奧尼式雙柱,塔頂有旗桿,桿高8.2米,塔樓兩旁則各有一組希臘人水泥石料雕塑群像,這是上海郵政大樓的一個顯著標志。雕像群各為三人,相依而坐,看似相似,實則各有不同。一組雕像,分別是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通信電纜的模型。另一組雕像,中間是希臘神話人物中的通信之神赫爾墨斯,戴有翼帽,手執雙蛇纏繞與信鴿之杖,腳生翅;左右則是愛神厄洛斯和阿佛洛狄忒,分別手執筆和書信,邊上有一地球,象征著郵政是連接人類感情的紐帶。
△ 北面雕塑
△ 南面雕塑
有“遠東第一大廳”之稱的二層營業大廳,面積達1200余平方米。大廳以大理石鋪地,兩邊均為大理石柜臺,柜臺上裝有精致的銅質欄桿,十分氣派和華麗。展開的兩翼均設計為通層的科林斯柱支撐的玻璃墻面,一般認為,科林斯柱的長與粗的比例接近于西方女子手臂長與粗的比例,在建筑上多用于表示女性的美麗和細膩,建筑師用建筑的語言告知人們郵政的要領在于安全、迅捷。
△ 二層營業大廳
上海郵政大樓是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我國早期自建的郵政大樓,與1915年的天津車站郵政大樓、1922年的北京天安門廣場郵政大樓并稱為全國三大郵政大樓。后兩座大樓現已不復存在,因此,上海郵政大樓的歷史價值更加重要。
文章來源:愛上北外灘系列之《上海郵政大樓》,有刪改。
作 者:黃婷
講述人:藍舟
編 輯:鄒悅
圖 片:楊伯榮、部分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