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重慶一老農去山上采藥,竟然發現國寶級文物——漢闕。然而,等他帶來“專家”查看之后,專家卻連連擺手,說這就是個普通的石雕,根本不值錢。直到3年之后,一個男人的出現,老農才明白這東西有多寶貴……
老農名叫王洪祥,是重慶市忠縣烏楊鎮人,平日里主要靠賣藥材為生。事發當天,王洪祥如同往常一樣,進到山里去采藥,可天降不祥,他突然遭遇了山體滑坡。
雖然沒有出現什么意外,但是卻擋住了他回家的路,于是他只有爬到坍塌的山頭上繞回去,可就在這時,他突然看見了一塊神秘的石雕,上面有著明顯的人工打磨痕跡,而且石頭上所刻畫的圖案令王洪祥十分激動。
只見石塊上刻著怪獸銜環,還有朱雀青龍,雖然王洪祥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是他猜測這東西肯定不簡單,很有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時期的鎮水石。
但是由于石塊太大,他一個人并沒有辦法將東西帶回,于是他先行回到鎮上然后將此事匯報到了文物局那里。
隨后,文物局派遣了兩名年輕的考古專家跟隨王洪祥一起去到石塊出現的地方。
兩位專家在一番觀摩之后,一副失落模樣地表示:“這就是普通的人工石雕,不具備研究價值。”
聽到專家的話,王洪祥也非常失落,但是他還是覺得自己和這個石雕有緣分,而且上面的圖案在他看來也不簡單,說不定有辟邪的作用,于是他就請求專家幫忙,一起將這個石塊拖下了山。
后來,王洪祥將這塊石頭放在了自家門口,就像是石獅子一樣擺在那里鎮邪。因為專家說過這東西沒有什么價值,所以這石塊在王洪祥家門口一放就是三年。
2001年的一天,忠縣文管所的副所長曾先龍來到烏楊鎮考察,在經過王洪祥家門口的時候,突然看見了那塊石頭。
因為石雕上的刻紋比較奇特,所以曾所長駐足仔細看了一會,有著30多年考古經驗的曾所長很快就驚訝地發現,這竟然是漢代的石闕。
這讓曾所長有一絲疑惑,為何如此罕見的文物就這樣隨意的放在家門口呢?隨后曾所長好奇地敲開了王洪祥家門,詢問了他這塊石頭的來源。
“當時我是覺得這塊石頭不簡單,所以特意請了文物局的人過來看,他們說沒有考古價值,所以我才將它放在家門口的。”王洪祥無奈地說道。
聽到這番話,曾所長也十分無奈,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畢竟當時由于學術條件有限,專家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難免會遇到這種誤判的情況。
隨后,曾所長帶來設備對這塊石頭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檢查,檢查結果也印證了他的猜測,確實是漢闕,但王洪祥帶回的這塊石頭只是一部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回到當時發現這塊石頭的地方,將殘缺的漢闕部分全部找回。
因為這幾年鄉村道路變化很大,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挖掘,所以王洪祥帶著專家繞了幾圈,還是不敢確定地指著一塊地方表示:“這應該就是當年發現這塊石頭的地方!”
后來,曾所長帶著考古人員就開始進行了挖掘,果不其然,沒過一個小時,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就挖到了漢闕殘缺石塊。
經過兩天的挖掘,整個漢闕也全部呈現在人們眼前,總共出土了包括闕身、闕頂、扁石等14件石質構件。
而讓曾所長驚掉下巴的是,在通過對石闕的銘文以及當地縣志等多番資料查閱后,最終確定,這件石闕竟然是千年罕見的漢代國寶——烏楊石闕。
在挖掘石闕的時候,工作人員還發現附近有一個墓穴,但遺憾的是,在對其進行搶救性挖掘的時候,發現這處墓穴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
而這漢闕或許是因為太龐大又或許是因為盜墓賊不懂,所以才留在了原地,沒被盜走,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后來,這件烏楊石闕的組合體被陳列在三峽博物館中,如果各位讀者去到當地旅游的話,一定要去看看,你肯定會被古人的智慧和技藝所折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