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玩橄欖核的時候,除了關心核質皮質問題,所有人最后都會回歸一個無比糾結的點——“我這串到底是手工還是機雕的?”
不要小看這個問題,也不要覺得這就是個心理感受,實際上,機雕的橄欖核,跟手工的比,價格差距甚至能差10幾倍!
這問題要是放在幾年前,可能也不算啥問題,當時的機器雕刻技術不夠成熟,僵硬的紋路很容易被識破。
不像現在,單純的機雕已經out了,機雕+手修,用手控制的牙機雕刻……就像有的玩友說的,那用手操縱機器,未嘗不是一種手工。
不過既然有人提問了,那咱們就先從最淺顯易懂的機雕紋開扒。
但凡是機器,一定會留下一定的機修紋路,哪怕是經過后期的手動打磨,一些毛孔狀的機雕痕跡也沒辦法完全消失。
這種紋路如果明顯大面積存在,看都不用看,九成九是機修,連用手修都不愿意敷衍你。
稍微進階一些的,機雕紋沒有了要怎么判斷?重點在于雕刻的“厚薄”程度。
眾所周知機器還沒有成長到能判斷一個核厚度的水準,所以可以理解為,機雕只是在平面作畫,而不是深淺有度的。
像是衣服的褶皺、邊緣的交界處,如果是機雕就不會有明顯的深淺概念,只是同樣深度的雕刻。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怪核”基本上不會有機雕,因為機器沒辦法判斷。
簡單來說,就是機修不夠立體,基本上形態也比較呆板,不夠靈動。
那另一個問題就來了,不論是機修還是半手工,后期手修,這樣的橄欖核盤出來會咋樣?
單從包漿和上色來說,機雕依舊玩出了正宗的牛津紅,原先的機雕紋也已經被包漿蓋住,乍一眼看上去和手工橄欖核沒什么區別。
所以很多人也抱有不管是機雕還是手工,只要能盤,玩的就是過程,最后能盤出效果來就行。
但這里面也有個悖論,通常來說,手工的橄欖核貴也不止貴在雕工,還有核質的選擇,可以說手工核一般不會是皮質差的,但機雕就良莠不齊了。
像玩友這串手工核,雖然只玩了一小段時間,但走色已經明顯看出是漂亮的牛津紅,核質好就是這么任性。
不過,分辨手工和機雕手修,到現在已經比較難分辨了,但是平面的東西,無論怎么后期加工,都只是比較表面的,不可能十分立體。
當然,老盤也遇到熱心朋友支招,判斷機雕與否,也可以靠看圖案分辨,一些比較常見的模子就需要好好留意。
總的來說,機雕手工,兩派人各有各的想法,老盤覺得,只要核質過關,最后盤出來包漿時都一樣的驚艷,無非是大家更側重于手工精度還是后期的盤玩。
你喜歡玩機雕還是純手工橄欖核?可以在評論區告訴老盤,最后別忘記點個關注和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