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芯 隆柏蘭)
2025年5月18日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由湖南省文物局為指導單位,邵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主辦,邵陽市博物館、湖南博物院承辦,邵陽市梅山文化研究與傳播協會協辦的“祈福·寶慶——梅山文化圈雕塑與信仰”開展在邵陽市博物館舉辦。
梅山文化,指宋開梅山及其后數代,該地隨著與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層累遞進為既流淌著南楚文化基因,又交融著道、佛、儒及南方其他族群影響元素的文化形態。本展覽通過展示湖南博物院、邵陽市博物館及相關機構藏近200件明清以來湘中木雕造像和造像記及楚地考古物證,勾勒該文化圈民間信仰的源流和基本面貌,以期帶領觀眾撥開迷霧,領略獨具湖湘地方特色的梅山文化。
出席會議的領導與嘉賓有:湖南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研究館員陳敘良,湖南博物院近現代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李慧君、湖南博物院近現代藏品研究展示中心劉獻玲,邵陽市文旅廣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馳宇等領導以及邵陽市梅山文化研究與傳播協會專家教授胡克森、陳揚桂、曾維君、楊石生、唐文林、張宗凡、曾勝程、回楚佳、姚 武、周曉巖、張偉強、劉鋒 、夏磊等。
陳敘良宣布開幕并作了講話,李馳宇表示“祈福·寶慶——梅山文化圈雕塑與信仰”展覽聚焦湖南本土地域文化,采用創新性展陳方式,構建楚文化與梅山文化對話的時空隧道,激發觀眾對歷史文化傳承、文化多樣性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悟。古梅山地區涵蓋了今婁底、益陽、邵陽、懷化等雪峰山脈一線的廣大區域,自北宋章惇開梅山形成獨立文化體系。梅山文化通過宗教、藝術、技藝的多維度傳承,展現了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敬畏,并在現代通過非遺保護與文旅融合煥發新生。曾維君教授講道:邵陽是梅山文化圈中的一個重要區域,至今在新邵、隆回、洞口、綏寧、城步、武岡、新寧等地還有大量的梅山文化原始遺存,湖南博物院與邵陽市博物館合作創辦的這一展覽在邵陽的展出,是邵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將讓廣大邵陽市民初步了解和認識獨具湖湘地方特色的梅山文化,為對梅山文化有興趣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定的研究視覺和重要資料。
閱讀2
留言
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