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富饒的黑土地,孕育了多彩而燦爛的文明。吉林省地處東北亞核心區域,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在這里,歷史的印記被一件件文物鐫刻,訴說著年的輝煌與滄桑。在吉林這片沃土中,文物就是歷史的鮮活注腳。從和龍大洞遺址的舊石器,到唐渤海雙人馭馬銅飾,從《洞庭春色、 中山松醪二賦行書卷》到《百花圖》卷,它們跨越時空,與現代人深情對望。
在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中國吉林網的特別欄目“吉林寶藏·每周認識一件文物第二季”再次起航,今天起,我們繼續聚焦吉林各地文博部?的珍貴館藏,探尋歷史脈絡,講述那些沉睡在歲月?河中的文物故事。
第一期,我們將帶來官窯青釉貫耳瓶的故事。
從宋代穿越而來的官窯青釉貫耳瓶,釉色瑩潤,造型豐腴,釉面宛如玉質一般。這么古樸優雅的文物,竟然是一件玩具?!
官窯青釉貫耳瓶來自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官窯”,官窯瓷器以造型見長,以釉色取勝,又以自帶“瑕疵”——冰裂紋為優。官窯出品的瓷器被視為“瓷中貴族”。
官窯瓷器傳世稀少,因此件件名貴,這件青釉貫耳瓶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
這件文物為何如此珍貴?
造型上看,官窯青釉貫耳瓶走的是極簡風,瓶高38厘米、口徑18.5厘米、底17.4厘米,橢圓形口,長頸微束。扁圓腹,橢圓形平底,圈足微敞,頸部有兩道凸弦紋,空心筒形雙耳。文物整體端莊穩重、高貴典雅。
釉色上看,官窯青釉貫耳瓶十分清新,瑩潤肥厚,堆脂如玉的粉青色釉,十分吻合宋代風雅的審美。
紋裂上看,官窯青釉貫耳瓶自帶破碎感,布滿器身的大開片紋,這是在瓷器燒制過程中由于胎體和釉面膨脹系數不同而造成的紋裂,宛如花紋般遍布瓷器表面,紋路含蓄自然。
這件文物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答案竟然是——玩!
宋代司馬光的《投壺新格》中的壺,就長這幅樣子。
投壺是古代貴族Party上喜聞樂見的游戲,“投箭入壺”的意思,以特制之壺,輪流投矢其中,通過計“籌”判定勝負,中多者為勝。現代人更熟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小明蘭與顧廷燁那場投壺大戲。
最早關于投壺游戲的記載,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左傳·昭公十二年》。為了讓游戲更加風雅,魏晉以后投壺的“壺”開始使用這種造型更加高貴冷艷的貫耳壺,投中“耳”也算中。
司馬光在《投壺新格》中還為雙貫耳投壺的器型做了標準化的規定。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官窯青釉貫耳瓶這種形制。
極簡、風雅、端莊、大氣、匠心獨具的官窯青釉貫耳瓶,竟可能是貴族們的游戲工具。
不過,這件文物從尺寸上來看,也有專家認為它可能和祭祀有關。
官窯青釉貫耳瓶不僅是一件精美的瓷器,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古代貴族的風雅生活和審美情趣。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制圖 寧靜
素材來源 吉林省博物院
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取
第二屆東北書博會專屬福利!
1000萬高德打車券!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