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4月2日有報道,長江枯水期,連鄱陽湖的魚都擱淺了。有人想到,三峽水庫淤積20億噸泥沙,為什么不借枯水期趁機排出?這么多泥沙放著不管,不怕影響大壩的使用壽命嗎?
長江泥沙數量龐大
不光黃河,長江的泥沙其實也不算少。由于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其上游部分會流經橫斷山脈這樣的險峻山區,湍急的水流卷走大量泥沙,每年都會向下游輸送約5億噸泥沙。長江出??诘某缑鲘u,就是由長江泥沙堆積而成的。
因此三峽大壩攔水的同時,也會把泥沙給攔截了。而且隨著人類對土地的開發,長江沿江部分河段,也發生了水土流失的情況,加重了泥沙的數量。
根據水利部發布的信息,從2003年6月到2023年12月,三峽水庫已經淤積了20.8億噸泥沙,體積相當于蓋在標準足球場上的400層樓。
泥沙淤積危害多
龐大的泥沙如果放著不管,后果將不堪設想。畢竟黃河上的三門峽大壩,差點因為泥沙淤積報廢了。同時,泥沙淤積還會對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緊鄰三峽大壩的荊江河段,由于河道彎曲且流速緩慢,泥沙在此處大量沉積,形成了類似黃河的地上懸河,對航運安全造成一定威脅。
而且泥沙長期堆積,也會削弱三峽大壩的蓄水能力和防洪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曾計算,三峽大壩運行80年后,防汛庫容將下降約14%。
如今長江流域降水量偏少,根據長江委預測,哪怕到今年汛期也會有部分河段出現干旱。就連鄱陽湖的水位也降到,有記錄以來的倒數第二位。有人就想到,泥沙淤積危害那么大,為什么不趁枯水期清理呢?
清淤工作不容易
說著容易做著難。三峽庫區的蓄水位是175米,最深水位甚至達到320米,而現在常見的抽沙船,最多也只能從水下100米處抽沙,無法滿足三峽清沙的需要。而我國用來造南海多島的巨型挖泥船天鯨號、天鯤號,又因為長江河道相對窄淺,不能進入三峽使用。
況且三峽掌管著長江下游的用水,枯水期正是它發揮作用的時候。長江的枯水期基本在當年年底到次年中旬,恰巧與春耕的時間吻合。長江下游的農業灌溉需要三峽大壩的支援。
因此,每年枯水期三峽大壩都會為長江補水近200億立方米,來幫助農戶完成春耕。一旦選擇清淤,就要暫時封閉,下游的用水和灌溉將成為難題。
蓄清排渾對抗泥沙
那么,難道要眼睜睜看著淤泥禍害三峽大壩嗎?其實三峽這么多年,一直在用“蓄清排渾”的方法,對抗淤泥堆積的侵害。
簡單說就是,每年7-9月的汛期,長江因流速快水量大,會攜帶全年78.2%的泥沙來到三峽。這時把大壩的閘位降低,泥沙就會快速通過三峽,幾乎很難在此沉積。而在汛期結束后,長江的泥沙含量明顯減少,三峽再開始大量蓄積清水,以此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
目前每年入庫的泥沙量已經從建設初期的2.03億噸,穩定控制在1.48億噸了,不用太過擔心。
參考資料:
1.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3.24米——中國新聞網
2. 長江委預計今年主汛期長江流域降水量偏少——湖北日報
3. 近20年來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及其對庫區的影響——湖泊科學雜質
4. 三峽攔蓄75億方洪水,運行80年防汛庫容仍有86%——光明日報
5. 三峽工程八大焦點問題透視——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