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篇石家莊日報的評論,叫作撲下身子察實情、謀實招、求實效》。全文主要是在強調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云云。
說實話,這篇評論一開始并沒有引起我太大的關注,直到看到一段表述——
要敢于“鉆矛盾窩”了解實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真正扎到問題堆里了解痛點堵點難點。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篇評論,特別是看到這段關于“鉆矛盾窩”“多看看后院”的表述是什么感受?
我理解,所謂的“矛盾窩”“后院”“角落”指的其實就是石家莊在高速發展的主流下,那些發展不協調、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那些矛盾集中激烈、群眾反映強烈的地方。
那么,如何才能看到石家莊最真實的“后院”?
對于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則外省的新聞:前一陣外省某市的書記要到下面區縣調研,結果被調研區縣的書記則提前兩天就先行到一些點位調研了一遍。當時我就在想,大概率這位市委書記是看不到自己城市最真實的后院了。
對此,我想舉石家莊3個縣里自己親眼見過或聽過的例子:
第一個是我反復提到過幾次的石家莊西南某縣的縣領導搞調研,很多時候都是住到老百姓家,住到村子里,連夜和村民座談,真正向老百姓問計問策。正是通過這種形式,他們真正掌握了群眾的所想所盼 ,真正解決了不少問題。現在落戶天臺湖的國際頂級MLF鱸釣大聯盟交流賽,就是他們這種調研的成果之一。
第二個是一年多前我曾有機會當面采訪過石家莊東北某縣的縣領導,他在不經意間提到兩個細節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他常常走路上下班,借此可以發現一些城市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二是有一段時間他每天早上都會帶著幾位縣領導沿著域內滹沱河沿岸一段一段進行實地考察。該縣當下非常火的“滹沱草原”項目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踏查出來的。
第三個是近一段時間石家莊西部某縣的縣領導“進村下訪”,我看報道的現場照片,他們也不拘地點、不拘形式,走到鎮子里、村子里,找張桌子圍坐在一起就開始接待來訪群眾,反響不錯。
事實上,要真正看到一個城市的“后院”,很容易,卻也很難。
“容易”是因為,只要真正能夠做到“四不兩直”,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調研想發現問題還是很容易的。
而“難”就難在這個“真正”二字,“ 難” 就難在有些領導不能發現問題、不會發現問題、更不敢發現問題,最后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一番之后,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圍中皆大歡喜。而這樣的調研又有什么意義呢?
那么,另一個問題來了——究竟哪里是石家莊的“矛盾窩”?石家莊“后院”和“角落”又在哪里?
我理解,大致有這樣幾處:
一是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分布有待進一步均衡。盡管這兩年通過調整優化醫療和教育資源,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但是牛小名中的學位依然一位難求,大院名醫的床位診號依然持續緊張。
二是城市管理水平與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的要求依然還有不小差距。實事求是地講,石家莊這兩年的公園、綠地、運動場所、停車位等有了大幅的增加,城市高架橋、軌道交通等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一些區域城市基礎設施老化、一些社區物業管理水平低下、一些路段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依然在影響著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三是基層治理能力、營商環境等有時候與企業和群眾的期待之間還有空間。平心而論,這兩年石家莊的營商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走在的全國的前列,但是在一些領域一些單位吃拿卡要的慣性還在,一些單位一些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的陋習還在。等等。
我想,只有真正看到這些地方,才是真正看到了石家莊的“后院”;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才是真正地鉆了“矛盾窩”。
你說呢?
借此機會,向每一個信任嘍哥的人,推薦兩個用心在做的公眾號。
河之北岸是家鄉 干部晚讀
讀懂河北,記住鄉愁讀懂官場,守護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