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神農架,涼風習習,原始森林的綠浪在薄霧中翻涌,山間溪流叮咚作響,為炎夏送來沁透心脾的清涼。一場旨在探尋鄉村振興密碼的社會實踐之旅在神農架林區陽日鎮陽日村火熱進行。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北建院)駐陽日村第五批工作隊員彭明威和物流管理學院團總支書記張可帶領“匠心筑夢”實踐團,圍繞產業培育、基層治理、數字賦能和品牌打造開展深度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入戶訪談與專題座談,解碼鄉村振興的“陽日路徑”。
多維調研,挖掘鄉村特色產業樣本
"去年4月,吳家灣寫生基地正式投入運營,成功接待了首批來自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學院的44名師生,開啟了藝術寫生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篇章。"陽日村黨總支書記鄧世軍向實踐團介紹時表示,未來將重點完善寫生基地的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打造集藝術創作、黨建研學、民宿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綜合體,通過文旅融合新模式助推陽日村產業升級和全面振興。
吳家灣寫生基地是湖北建院與陽日鎮政府攜手打造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為陽日村吳家灣異地搬遷安置點探索出一條"藝術+民宿"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徑。這既是校地共建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實踐,也見證了湖北建院定點幫扶陽日村十年來"志智雙扶"的豐碩成果。近年來,陽日村依托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截止目前,基地共接待湖北建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等十一批535人次開展藝術寫生、暑期社會實踐和黨建活動,實現產值近100余萬元。
實踐團隨后前往草根烏雞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對當地特色農產品五黑雞進行實地考察。"五黑雞因其獨特的毛、皮、肉、骨、內臟五處皆黑而得名,"養殖大戶胡平向實踐團詳細介紹道,"這種雞不僅肉質細嫩鮮美,更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已成為帶動村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來到金果梨示范種植基地,實踐團看到在林區農業農村局專家的全程技術指導下,350余畝金果梨樹苗茁壯成長,枝頭碩果累累,呈現出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靶向破題,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座談會上,湖北建院學子結合田野調查數據,以“問題導向”深度剖析陽日村發展現狀與瓶頸問題,與陽日鎮相關負責人、村“兩委”班子成員、湖北建院駐村工作隊展開深度對話。
針對農產品銷售瓶頸,圍繞農戶直播技能薄弱環節,鎮村兩級計劃在湖北建院物流管理學院的大力幫助下培育村民掌握短視頻制作、直播話術及物流管控技能,破解偏遠山區特色農產品“出山難”和“出山貴”問題,強化“合作社+公司+農戶”聯動,讓手機成為致富新農具。
精準施策,校地共筑振興嶄新圖景
20天的駐村調研,實踐團隊在陽日村累計走訪農戶100余戶,收集環境衛生類訴求17條。大家圍繞垃圾分類體系完善、公共區域保潔機制、村民環保意識提升等議題各抒己見,形成"調研診斷-方案制定-試點推行-反饋優化"的工作閉環,提出了“增設分類垃圾桶點位”“開展環保主題院落會”“建立衛生評比積分制”等兼具實操性與創新性的建議。鎮業務科室工作人員認真記錄每條反饋意見,對師生們助力基層治理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
從產業發展的"富民賬本"到農文旅融合的"創新實踐",從運動廣場的"人氣聚集"到村莊環境的"煥然一新","匠心筑夢"實踐隊歷時二十天的深度調研,既是對學校定點幫扶陽日村十年來工作成效的"全面檢驗",也是對建筑類院校特色幫扶模式的"系統梳理",更是一場專業知識與青春熱忱的"美麗邂逅"。(通訊員:彭明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