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梅江支流畔,大埔縣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烹飪實訓室已飄出陣陣茶香、點心饞饞的香氣……來自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名師名匠名博士等教師正指導學生溫杯燙盞,她手中的鳳凰單叢在玻璃壺中翩翩起舞,如同這場跨越400多公里的教育幫扶之旅,在熱氣的繚繞中綻放出新的生機。自2021年起,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在梅州市大埔縣的基礎教育幫扶工作中不斷深化、持續前行,通過“三名”工作室、結對幫扶、資源下沉、師資培訓、專業交流及教學互助等措施,有力推動了基礎教育由“輸血幫扶”向“造血強基”“活血提質”的轉型升級。
思政課上的“時空對話”
廣東省級“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主持人李琳教授作主題報告《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到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要求》,她深刻剖析,當前大中小學思政教育面臨內容重復、方法錯位、時序顛倒等困境,亟須以‘螺旋式上升、協同共育’為核心理念,打造‘層次分明、內容連貫、資源共享’的一體化教育生態。李琳教授結合梅州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她提出了‘小學側重體驗、初中深化感悟、高中強化思辨、大學專注理論’的差異化教學策略,并構建了‘紅色基因傳承+客家文化熏陶+鄉村振興實踐’的三維思政課程體系,同時研發了‘行走中的思政課’和‘非遺文化工坊’等特色品牌項目。通過深入挖掘大埔縣客家文化、紅色資源與職業教育特色,創新打造“專業+文化+思政”融合育人范式。
名師名匠名博士工作站里的“變形記”
隨著紅布的揭幕,廣東省高職高廣宇名師(名匠)工作室—大埔縣教育幫扶基地在掌聲中亮相。田家炳高級職業學校賴老師面對結對子幫扶的高老師感慨:“2024年我帶學生設計的客家圍屋文創產品總缺靈氣,如今,得益于名師名匠的‘遠程指導’,我們終于有了沖擊省賽的勇氣和信心!”名博士張老師分享了她在全國教學能力大賽上的獲獎經歷,讓在座老師有了教學設計的“新視界”。
AI實驗室的“魔法時刻”
“請生成10個適合中職生的計算機教學案例”。在李文彪老師的指令下,DeepSeek大模型瞬間輸出生動課件,實訓樓爆發出驚嘆聲。烹飪專業學員張教師舉著手機記錄全過程“原來AI能自動分析學生刀工視頻!借助豆包AI,我僅花費8分鐘便高效完成了42份個性化作業點評,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茶藝-烹飪里的“傳承者盟約”
茶藝室內,科貿學生正在表演“鳳凰三點頭”,穩穩注出弧形水線,氤氳水霧中,他們正在傳承學習中的茶文化知識。而在隔壁烹飪室,科貿學院省賽金獎得主陳同學憑借其精湛的烹飪技藝,創作出了栩栩如生的水壺形與象形梨包子,贏得了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茶藝文化傳承課堂與烹飪技能實訓“雙課示范”中,師生以“茶道精神”感悟立德樹人理念,點心制作與“崗課賽證”融通理念結合,推動技藝傳承與創新能力雙提升。
鄉村振興的“青春接力”
“千生連千村”幫扶項目交流會上,兩校就社團建設、農村服務等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團委書記葉老師介紹:學校將通過“專業社團+對口幫扶”模式,組織學生深入大埔鄉村開展茶藝培訓、電商助農等實踐活動。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首次匯聚了“名師、名匠、名博士”三師同臺,共同構建了涵蓋專業建設、課堂教學至社會實踐的全鏈條合作新模式。還聯合廣州市海珠區開展了全縣120多名《小學班主任、體育教師培訓班》,打造“全覆蓋、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體系。
大埔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校室結對”“基地共建”“超級紅娘”等的深度合作模式,為縣域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樣本。未來,兩校還將在實訓基地共享、師資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更多探索。(陳彪 古清健 劉付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