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5月18日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
榆林沙河公園化身文化磁場
全市多家博物館
以“社教集市”的創新形態齊聚于此
從黃土高原的煙火往昔
到漢畫像石的雄渾氣象
從宋夏文明的風雅遺韻
到明代戍邊的鐵血長歌
市民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
觸摸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肌理
聆聽著千年文明的悠遠回響
民俗浸潤 邂逅陜北風情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走進榆林民俗博物館沙河展區
仿佛踏入一幅流動的陜北風情長卷
石磨轉動間豆香四溢
豆汁潺潺流出
孩子們親手體驗著榆林豆腐的古法制作
感受榆林美食的獨特魅力
伴隨清澈嘹亮的陜北民歌
一幅幅生動的陜北剪紙在指尖誕生
市民游客一邊欣賞體驗
一邊打卡留念
將黃土高原獨有的生命力定格在藝術瞬間
一旁的榆林民俗博物館四合院展區
同樣充滿歡聲笑語
攤黃的焦香、奶茶的醇厚
交織成老榆林的味覺記憶
在濃縮的四合院景觀前
不少市民爭相體驗織毯織布等傳統技藝
微風吹過
舊時光的閑適與溫情格外浸潤人心
“一大早我就帶孩子來到這里,
今天的活動豐富多彩,
讓孩子們對陜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以后我們會經常帶她走進博物館,
通過更多活動了解本土歷史文化。”
市民范亞峰說
漢韻尋蹤 重現大漢風華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到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展區
只見孩子們身著典雅漢服
仿佛從歷史深處走來
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和指導
他們身姿端正,深情莊重
盡情探尋漢代禮儀文化的精妙
博弈、射箭環節中
大家屏氣凝神
專注體悟漢代運動的力與美
現場喝彩陣陣,熱鬧非凡
該展區還精心設置了造紙術、印刷術、
拓印、漢畫團扇等體驗環節
市民游客用靈巧的雙手
傳承古人的智慧結晶
讓傳統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
“我們希望讓觀眾通過各種體驗,
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漢代
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
仿佛親眼目睹了當時人們的
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
從而更深入的感受漢代文明的獨特魅力。”
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講解員楊洋說
史海溯源 探尋文明根脈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來到余子俊紀念館展區
明代武器陳列如沉默的衛士
訴說著往昔的金戈鐵馬
作戰器械模型似時光切片
定格著曾經的軍事智慧
青少年們簇擁在展品前
聆聽講解員講述明代軍事防御的故事
手工青花瓷和榆林衛城手繪體驗
更是讓孩子們對明代科技工藝
與軍事防御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移步宋夏歷史文化博物館展區
“宋雅拾趣”與“西夏印記”
兩大主題活動相映成趣
點茶、插花、焚香、掛畫等
宋代文人雅事次第展演
參與者們在空靈氛圍中
品味著古人的細膩與雅致
西夏文字課堂上
大家通過活字印刷體驗
見證西夏文字的創制與演變
穿梭在展區內
歷史的厚重與生動躍然眼前
“今天的活動讓我發現,
原來我的家鄉藏著這么多故事,
這次參觀就像打開了歷史的魔法書,
我要把這些知識講給同學聽,
以后經常去博物館尋寶!”
市民高梓恒說
傳承新章 繪就文博宏圖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從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
到歷史場景的生動再現
這場博物館日盛會
以創新為筆,以文化為墨
繪就了一幅跨越時空的文明長卷
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文化工作者的匠心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
全市各博物館打破傳統展覽的邊界
讓文物從展柜中“走出來”
讓歷史在互動中“活起來”
不僅為市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更為榆林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出全新路徑
“我們希望通過體驗式、互動式的創新活動,
讓博物館真正成為
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今后,我們將繼續深耕地域文化資源,
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傳承凝聚力量,
打造更多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社教活動,
為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注入新動能。”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閆惠說
記者 周海月 王陽 見習記者 劉璐
編輯 劉雅嬌 校對 謝婷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