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貿易戰劇本總在重復著老套路——當某一回合的談判桌上占不到便宜時,這位商人總統會立刻將槍口調轉方向,指向另外一個他比較容易拿捏的弱者,來維持自己的強硬形象。
在中美瑞士會談剛達成階段性成果的48小時內,白宮便上演了一出“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戲碼:先是向歐盟揮舞起汽車關稅大棒,接著突然宣布與印度達成“零關稅”協議。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外交攻勢,再次印證我之前說的,別以為中國打疼他一次他就會改變,特朗普還是那個特不靠譜,你永遠無法預測他下一步要干啥,他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他永遠沒有確定性。
印度,這個在哪兒都要刷刷存在感的國家,自然不會缺席這場世界焦點。當莫迪政府5月13日還在世貿組織擺出要對美國鋼鋁關稅實施報復的強硬姿態,三天后特朗普就笑容滿面地宣布印度已同意取消所有對美商品關稅。這種180度態度急轉,像極了一部精心編排的政治反轉劇。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原定5月16日赴美談判,這出“先揚后抑”的戲碼顯然是新德里為爭取談判籌碼使出的障眼法。
莫迪政府的妥協絕非偶然。從今年2月訪美時主動降低30多種產品關稅示好,到頂著國內壓力承諾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和軍備,印度早已在貿易談判桌上亮出底牌。這種綏靖政策背后,是印度對美軍事依賴的致命軟肋——當陣風戰機在印巴空戰中表現拉胯,新德里急需F-35戰機來維持南亞霸權幻覺。特朗普正是抓住這個心理,用軍售訂單作餌,讓印度心甘情愿吞下零關稅的苦果。
而歐盟的處境更像是在鋼絲上跳舞。雖然布魯塞爾擺出要對中國商品加征21%關稅的強硬姿態,但當特朗普將槍口對準歐洲汽車產業時,歐盟委員會立即啟動《反脅迫工具法案》的應對預案。這種既要維持體面又想避免沖突的糾結心態,在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的表態中暴露無遺——“若談判失敗將采取報復”的狠話背后,實則是為美國預留的一個月緩沖期。比起印度光速妥協的“絲滑”,歐盟的抵抗更像是精心設計的政治表演。
這場全球貿易混戰中,美國正在實踐著“分而治之”的法子。當中國要求用取消所有單邊關稅的堅定立場廢掉特朗普“邊打邊談”的籌碼,白宮立即轉向印度這個更容易拿捏的對象。數據顯示,印度對美貿易順差高達457億美元,卻愿意將平均關稅從17%驟降至4%,這種自斷經脈式的讓步,暴露出新德里在戰略定力上的不夠穩重。反觀中國,即便面臨145%的懲罰性關稅,依然保持著全球供應鏈樞紐地位,這種底氣源于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市場縱深。
中國展現出的戰略定力恰似定海神針。當美國試圖用零關稅誘惑分化發展中國家陣營,中國卻通過金磚機制鞏固多邊主義防線;當印度為短期利益放棄原則,中國堅持著“取消所有單邊關稅”的談判底線。這種對比不僅凸顯出大國博弈的格局差異,更預示著誰才是未來國際經貿秩序的主導者、制定者。妥協換不來和平,綏靖換不來尊重,很顯然,莫迪、乃至整個印度目前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