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評價機制……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近日,教育部教育督導局發布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釋義(試行)》(以下簡稱《指標釋義》),在《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和基本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評估指標》)基礎上,結合職業教育新的政策要求和改革部署,對職業本科評估指標的基本要求、主要內涵和評估考察重點作了系統闡釋,使得職業本科學校評估有了自己的“指揮棒”。
這是落實教育強國“分類評價”要求的切實舉措,既提升了《評估指標》的可操作性,又為職業本科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了詳盡指導,有利于職業本科學校堅定正確改革方向、更好穩步發展,發揮出在職教體系中的“牽引”作用。
以評定向:框定升本不忘本的基本定位
《規劃綱要》強調,按照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基本辦學定位,區分綜合性、特色化基本方向,明確各類高校發展定位。職業本科作為職業教育的本科層次,必須堅定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升本不忘本”,按照技能型基本辦學定位,開展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當前,升格為職業本科后,不少學校對如何堅守職業教育初心、如何明確發展定位等問題存在猶疑和徘徊。
《指標釋義》對這一點進行了充分闡釋,強調職業本科要“堅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根與本”“堅持職業‘基因’,堅定職教屬性”“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要“建立支撐學校特色發展的制度”。
以上要求,有利于職業本科規避“學術性漂移”,沿著正確的辦學方向,堅定立足產業需要、崗位需求確定教學內容,校企共建師資團隊,以企業真實項目為依托,設計和實施教學過程,多元主體開展過程性、增值性評價,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以評促建:兜牢基本辦學條件達標底線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數據,職業教育辦學成本一般為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目前,教育部已批準設立的60所職業本科學校大都是依托專科高職學校設置,不僅要支撐常規辦學需要,更面臨辦學儀器設備等基本條件的升級改進甚至重新配置,才能滿足更高層次的辦學需要。
由此,《指標釋義》尤其重視辦學基本條件等達標要求,細化了教學設施、教學科研設備、圖書資料、信息化、經費保障等指標要求,并結合職業本科學校辦學實際,明確了每項指標的內涵與外延。比如,對于校園占地面積,《指標釋義》明確“包括學校產權校園占地面積和非學校產權獨立使用校園占地面積”,有利于引導學校通過深化與企業合作,拓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對于實踐教學環境,《指標釋義》在“考察要點”中強調,“是否根據真實生產、服務的技術和工藝流程設計實踐教學環境,實習實訓條件是否滿足教學基本要求,利用率如何”等,有利于引導學校以真實環境、真實項目培養出“適銷對路”的高端技能人才。
以評樹標:打造“五金”建設示范模板
中辦、國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在“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部分強調要以“職業本科為牽引”。職業本科不僅是一個新興的本科教育類型,更是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的標桿。而想要做好標桿,必須確保專業、課程、教師、教材、實訓基地等教學關鍵要素的高質量。
《指標釋義》突出強調職業本科要按照“三高、兩銜接”的精神辦學,體現“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的發展原則和職業教育類型特點,并有利于促進中職、專科高職、職業本科縱向貫通、有機銜接。同時,《指標釋義》將職業教育最新改革要求融入了教學關鍵要素相關指標解釋,一定程度上也明確了職業本科“金專業、金課程、金教師、金教材、金基地”的質量標準,為廣大職業本科學校強化內涵、持續提質提供了準繩,為持續發揮“牽引”作用夯實了基礎。
《指標釋義》的發布,看似一項對于職業本科評估的工作指導,其實更應看作是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持續精進和優化,更是補齊教育強國建設高校分類管理的關鍵一環。期待隨著職業本科合格評估的持續推進,《指標釋義》能夠更好發揮以評定向、以評促建、以評樹標的重要作用,推進職業本科教育事業發展行穩致遠。
(作者系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原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