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AI生成
4月,算力網紅股弘信電子(300657.SZ)股價自47.61元歷史高點轟然崩塌,18個交易日逼近腰斬,在無數社媒薦股的喧囂中完成一場似曾相識的斷崖式回調,機構從容出貨,財經“大V”集體噤聲,與兩年前的“殺豬盤”如出一轍。
諷刺的是,弘信電子閃崩于4月7日的“小作文”,而非3月31日的年度財報,算力板塊的浮躁生態再度展現得淋漓盡致:公司的漫天算力訂單還未轉化為對應的業績,甚至遠不及預期,但資金已經借“國產替代”“算力基建” 等概念炒作出極為夸張的泡沫。
潮水退去后,投資者顯然更需追問:算力大潮的喧囂中,有多少“算力之王”是真材實料,有多少是資金蓄意編織的泡沫?衡量這些問題的標尺,應該是公司在算力競爭中的真實話語權。
聒噪中的翻倍與雪崩,“殺豬盤”重演?
作為上半年人氣“妖股”,弘信電子的本輪行情儼然一場似曾相識的輪回,兩大疑云組成了其表面風光。
其一,題材與走勢“殺豬盤”既視感極強,與前次高度雷同。2023年5-6月,坐莊資金和財經大V的沆瀣一氣,推動弘信電子股價連續大漲翻番,5月28日觸及25元頂點,“自由錢江路” 等大 V 上午仍在高調薦股,午后股價便以 “20cm” 放量跌停,而后機構連續出貨、股價持續陰跌,大V刪帖“跑路”,引發散戶集體聲討與主流媒體追蹤報道。
時隔兩年,本次上漲的題材依舊是弘信電子的算力業務老話題。2月5日,弘信電子以 22 元啟動,一路放量上漲,3月12日觸及47.61元歷史新高,而后又急速“自由落體”——在18個交易日內迅速腰斬,4月初一度閃崩20cm跌停,一路跌破26元,在27元線附近盤整至今。
值得玩味的是,資金操盤手法和2023年如出一轍:不顯山漏水,規避漲停,隱匿性強,全程僅 2 月 17 日披露三日龍虎榜,知名游資徐留勝的席位在首個高點凈賣出 7945 萬元。
其二,輿情對走勢的起落再度產生了肉眼可見的影響,前期尤甚。
在行情尾聲,弘信電子單日暴跌20%,投資者當日面臨最高22%的虧損,公司觀察到輿論風波,聲稱向公安報案,舉報網絡大V造謠,熱度大噪。3月12日,弘信電子尾盤急速跳水跌停,據悉有大量“小作文”稱公司授信擔保相關議案未獲股東大會通過。當日晚間,弘信電子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稱,已鎖定雪球平臺用戶“細膩的價投小賽道”、“小魔法師lxl”、“弘昇”、“circulate999”不實言論相關證據,并正式向公安機關報案。背后的機構借此機會出貨,形成單邊巨震。
弘信電子的熱度,自始至終恰巧不乏這些自媒體推波助瀾。回溯2月底以來抖音、雪球、股吧等平臺涌現的大量薦股文章,諸多“小作文”開始將弘信電子捧為國內“算力之王”,出現 “對標英偉達”“千億市值潛力” 等表述,部分賬號的刷屏式宣發甚至至今都沒有刪除。
其中最令人咂舌的事件,是在弘信電子暴漲72%后,證券時報網2月19日轉發人民財訊文章,以2024年半年報數據,羅列了15家披露算力業務的上市公司,將弘信電子列為第一名“A股算力之王”,這一邏輯清奇的排名方式將眾多千億算力芯片巨頭、服務器廠商排除在外,展示出神秘力量的充值結果。
4月7日、16日弘信電子接連閃崩大跌,26個交易日內跌超43%。
至此,上述資金與自媒體乃至公司自身是否有所勾連、完成社交媒體密集薦股、莊家高位籌碼派發后迅速收割的操作,成為此輪行情無法回避的核心焦點,這也是市場的合理猜測。
至今廣泛存在于各社媒平臺的大量議論,仍在指向聯手坐莊與殺豬盤的可能性。
圖源東方財富等
“網紅股”的轉型苦旅
4月以來,年報與一季報相繼出爐,潮水退去,揭開了弘信電子“算力之王”的真實境遇:傳統業務負重前行,算力轉型堪稱艱難,翻盤預期更只存在于中遠期的尺度上。
公司主業柔性印刷電路板(FPC),產品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系統等領域,2024 年 FPC 業務收入30.97 億元,占總收入的 52.71%,這是樁掙“辛苦錢”的生意,2024年,弘信電子FPC 業務毛利率僅有2.75%,低端產品多。
圖源:公司公告
自2020 年開始,弘信電子在消費電子寒冬下業績一路下滑,2021年-2023 年連續三年虧損。盡管 2024 年受益于 AI與消費電子需求的復蘇,FPC 業務收入實現了 28.97% 的增長,公司也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優化布局,提升了中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但瓶頸仍極為明顯。2025 年 Q1,FPC實現營業收入 8.6 億元,基本持平同期,但在整體營收占比卻微增。
主業身陷困境,弘信電子自2023年開始激進布局 AI 算力服務器,與甘肅天水政府合作,投資10億元建設了甘肅慶陽智算項目,據悉,該項目從洽談到投產僅用了180天。
圖源視聽甘肅
近年來,弘信電子多次宣布已陸續斬獲算力訂單,這是近幾年資金炒作的重要由頭:
- 2023 年 4 月弘信電子與燧原科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致力于打造國產化算力平臺。同年 10 月,弘信電子向燧原科技下達 9152 片芯片采購訂單;
- 2023年12月,甘肅慶陽的燧弘人工AI算力服務器智能制造一期工廠投產。
- 2024 年 2 月,弘信電子以 2.93 億元全資收購英偉達精英級合作伙伴北京安聯通科技有限公司 100% 股權,借此獲得優質的英偉達芯片資源。
- 2024年3月,子公司燧弘綠色與首都在線共同簽署《算力服務協議》,2個月后,雙方在首次協議合作375臺服務器算力服務資源的基礎上新增875臺,達成總金額2.65億的合作。
- 2024 年6月,公司與深圳某國企簽訂 1.35 億算力服務訂單,雙方約定未來三年算力業務合作預計達 10 億元。
2024全年,弘信電子確認的算力業務收入達到19.88 億元,同比增長 5303.3%,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33.84%。
簽約訂單雖然如雪花,但實際從利潤表現來看,弘信電子的算力收益在2024年一季度便達到峰值,主要源自確認了7.6億元的算力收入,隨后全年均在下降通道之中。這些首期訂單依賴首都在線、翼健信息等大客戶,議價權也值得商榷。
圖源:choice數據
公司全年5681萬元的賬面凈利潤,也包含了三大非經常性損益的支撐。其一是1.46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22年弘信電子收購華揚電子時簽訂對賭協議,但華揚電子未達目標,支付1.46億業績補償。
其二是3983萬元的政府補助,源自廈門市智能制造補貼、甘肅慶陽算力基建專項扶持資金等。
其三是出售輇電光電股權、關停低效工廠形成的-975萬元資產處置收益,斷臂求生。
從新一期業績來看,2025年Q1,弘信電子算力業務實現營收 7.16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7.6 億元下滑5.8%,在營收中的占比雖仍維持在45%,但銷售毛利率卻從去年同期的 12.79%大幅降至9.3%,下降了3.49%。
公司解釋,毛利率環比下降主要是因為 AI 業務收入結構發生變化,算力業務由單一的服務器設備銷售延伸至算力資源和算力技術服務,后兩者占比不斷提升。
同時Q1 安聯通并表對當前算力業務的業績貢獻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算力資源服務需要提前購買服務器,產生大量融資成本和管理費用,而收入卻要在未來 4 - 6 個月才開始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一季度的業績。
圖源:choice數據
顯然弘信電子還處于“燒錢換市場”階段,前期“ALL in算力”還造就了如今的高負債局面,2025年Q1資產負債率達到78.85%,進一步提高,公司貨幣資金為3.78億元,同比減少42%,但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合計高達13.5億元,財務費用4951萬元,占凈利潤的87%,償債壓力可見一斑。
所以,最快也要2025年Q3才能初步體現弘信電子算力服務器領域的訂單兌現情況,真正扭轉頹勢是個中長期的過程,眼下“封王”還是無稽之談。
另一方面,AI行業在技術迭代、政策變動下的周期性波動也可能影響其后續表現。較為突出的表現即各地算力中心建設存在同質化競爭,加之建設周期長,技術迭代周期快,若跟不上設備轉型,反而將在使用效率和成本方面面臨更大壓力。
這場輿論造勢堆砌的“神話”閃崩于4月7日的“小作文”,而不是3月31日的年度財報,足見市場的浮躁生態還在照舊運行。如今再度復盤,它留下的不應只是投資者的“殺豬盤”控訴,更應是對資本市場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深刻反思。(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黃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