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這瓜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陳奕迅的歌迷們本還在為偶像的健康揪心,突然就被一條“去世新聞”砸懵了——好好的人怎么說沒就沒了?直到歌手葉曉粵昨晚在社交平臺緊急“滅火”,這場由新冠延期演唱會引發的謠言風波,才算暫時按下暫停鍵。
事情還得從五天前說起。5月15號晚上,陳奕迅“Fear and Dreams”巡回演唱會官微突然發公告,說Eason突感身體不適,確診新冠得停工休養,原定高雄巨蛋的三場演出只能延期。消息一出,歌迷群里頓時炸開了鍋,有人翻出他之前在舞臺上咳嗽的視頻心疼不已,有人忙著查新冠對肺部的影響,還有粉絲在評論區留言:“哥哥好好休息,我們等你回來”。那幾天超話里滿是祈禱康復的帖子,誰能想到,這擔憂很快就變了味。
到了19號早晨,不知哪來的消息突然瘋傳“陳奕迅去世”,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編出“搶救無效”“家屬已抵達”的細節。眼看著話題熱度蹭蹭往上漲,葉曉粵趕緊聯系陳奕迅助手求證,隨后發博澄清:“人好好的!別信謠!”還特意強調“去世新聞純屬虛構”。可這澄清底下的評論,比謠言本身還熱鬧。
有歌迷長舒一口氣:“嚇死我了,剛喝的奶茶都差點噴出來”,但更多人卻是滿臉問號。有網友直接開懟:“為啥不是本人辟謠?經紀人的話能信?”還有人陰陽怪氣:“過兩天是不是該發訃告了?現在明星辟謠都興擠牙膏?”更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資本果然厲害,說讓誰紅誰就紅,說讓誰‘去世’誰就‘去世’”。當然,也有理性派出來打圓場:“人家確診新冠休息很正常,非得傳成去世,造謠的人良心不會痛嗎?”
不過評論區里最有意思的,還屬那些“人間清醒”。有位網友直接戳破真相:“一個流感而已,至于占用公共資源嗎?明星的事兒少操心,多管管孩子學習不香嗎?”這話雖說有點扎心,卻也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還有人翻出舊賬:“上次周杰倫‘被去世’的謠言才過去多久?怎么又來這一套?”仔細想想,這些年明星“被死亡”的鬧劇真是輪番上演,從張國榮到劉德華,幾乎每個資深藝人都經歷過幾回,背后到底是流量作祟還是有人故意使壞,真是耐人尋味。
現在再回頭看這場風波,從新冠延期到“被去世”,不過短短四天,劇情比電視劇還跌宕。歌迷們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先是擔心偶像健康,接著被謠言嚇得不輕,最后還要面對澄清后的輿論混戰。有粉絲苦笑:“追個星怎么比上班還累?一會兒辟謠一會兒反轉,心臟都要受不了了。”
其實這事折射出的,正是當下網絡生態的一個縮影。碎片化信息時代,謠言就像長了翅膀,一張截圖、一段聊天記錄就能瞬間發酵。而公眾人物作為流量焦點,更是屢屢成為謠言的“重災區”。就像這次,明明只是一場普通的疾病,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扭曲成“去世”,背后無非是想蹭熱度、博眼球。可當我們在鍵盤前義憤填膺時,有沒有想過這些謠言對當事人的傷害?陳奕迅本就在病中,還要被拉出來“消費”,換誰能受得了?
作為旁觀者,咱老百姓吃瓜也得帶腦子。明星的健康狀況固然值得關注,但盲目轉發未經證實的消息,只會讓謠言越傳越離譜。與其在網上為真假難辨的新聞焦慮,不如多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比如聽聽陳奕迅的老歌,感受一下音樂帶來的治愈,這比糾結他“是否去世”要有意義得多。
最后,還是想給Eason送上一句祝福:既然病毒找上門,那就安心養病。歌迷們等得起,畢竟你的歌聲,才是我們最珍貴的青春記憶。至于那些愛造謠言的人,也該消停消停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靠消費別人博眼球,遲早會摔跟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