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松,1932年生。名李松濤、筆名李松。195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后留校任教。曾任院刊《美術研究》編輯,《美術》雜志社社長。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吳作人國際基金會藝術委員、炎黃藝術館副館長等。
齊白石書法藝術的審美特色
齊白石的學生、畫家李可染在藝術論著中多次談到對齊白石藝術之精粹處的認識:
我過去認為筆墨非常重要,為此訪問過很多人,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最好的是齊白石。……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齊白石在幾十年來的繪畫實踐中,筆法成就最高。(《論筆法》)
有力,并不是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齊白石書畫作品中力能扛鼎的線條,含蓄、內在,能夠傳達意境,他畫的杯中花、青蛙、蝦、蟹等,著筆不多,然而掛在室內,能讓人久看不厭,其感人處超出形象自身,除物象的生動性外,筆墨線條的變化中表現出的韻律之美也是具有生命力的。當這種線條運用于書法,其形式美的價值便愈發突出了。
齊白石 《篆書立軸》
紙本 137x59cm 1943年
炎黃藝術館藝術中心藏
李可染從師十年,磨墨理紙,對齊白石運筆特點的一個重要體悟就是運筆要慢。
運筆慢的實質是氣的凝聚、運行,上下周流。
我在齊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學習他筆墨上的功夫。他畫大寫意畫,不知者以為他信筆揮灑,實則他行筆很慢,他畫枝干、荷梗,起筆無頓痕,行筆沉澀,力透紙背,收筆截然而止,毫無疙瘩,筆法中叫“硬斷”,力平而留,到處可收。(李可染《談學山水畫》)
白石老師晚年作畫,喜歡題 “白石老人一揮”幾個字,不了解的人就會聯想到大畫家作畫,信筆草草一揮而就。實際上,老師在任何時候作畫都很認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從來沒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信手一揮過。他寫字也是一樣,比如有人請他隨便寫幾個字, 他總是把紙疊了又疊,前后打量斟酌,有時字寫了一半,還要抽出筆筒里的竹尺在紙上橫量堅量,使我在旁按紙的人都有點著急,甚至感到老師做事有點笨拙,可是等這些字畫懸了起來,馬上又會使你驚嘆,你會在那厚實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李可染《談齊白石老師和他的畫》)
齊白石 《啟事》
李可染對齊白石用筆特點的理解,對于他自己后期書畫藝術的發展起過關鍵性的作用。李可染是在藝術上已有相當成就之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的。
《爨龍顏碑》 南朝宋
在書法藝術上,他不取何紹基、趙之謙 、鄭板橋等對齊白石早年書法起過引導作用的畫家,而推重奠立齊白石書畫藝術根基的《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爨龍顏碑》和顏魯公、李北海。他從齊、黃藝術中抓住筆墨這一根本要素,特別是從齊白石運筆慢之中得到深刻體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畫風,終于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李家山水”畫派,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創立了自己的書法藝術面貌。
李可染 《白石老人詩》
水墨紙本 鏡片 96×41cm
從齊白石到李可染、李苦禪,都是在書畫相通之中把握書法藝術的規律,以 “膽敢獨造” 的精神走出自己的路。在他們的書法作品中表現出的力度之美和雄強博大的氣勢是一個時代審美風尚的體現,也是近世書法藝術繼趙之謙、吳昌碩等人之后新的開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