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的黑家灣社區,一片本應生機盎然的永久基本農田,如今卻被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所覆蓋。
破碎的混凝土塊、廢棄的磚瓦、扭曲的鋼筋,以及各種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如同一塊塊丑陋的傷疤,覆蓋在這片曾經肥沃的土地上。
走近這片土地,空氣中彌漫著塵土和腐朽的氣味,令人窒息。農田的土壤被硬生生地壓碎,失去了原有的疏松和肥力,再也無法孕育出金黃的稻穗或翠綠的蔬菜。
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不僅是對土地的褻瀆,更是對法律的公然挑戰。
永久基本農田是國家為保障糧食安全而劃定的紅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其用途。
然而,在黑家灣社區,這條紅線卻被輕易突破。據當地村民反映,這些建筑垃圾大多來自附近的工地和拆遷項目,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節省處理成本,趁著夜色將垃圾偷偷傾倒在這片農田里。
起初只是零星幾車,后來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如今這幅滿目瘡痍的景象。村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垃圾越堆越多,農田的生機也一點點被吞噬。
這片農田的遭遇,折射出當前我國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產生量急劇增加,而正規的垃圾處理渠道卻未能同步跟上。
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惜鋌而走險,將垃圾隨意傾倒,而監管的缺失和執法的疲軟,則進一步助長了這種違法行為。
此外,部分基層干部對耕地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僥幸心理和畏難情緒,導致問題久拖不決。
黑家灣社區的案例并非孤例,在全國各地,類似的耕地被侵占、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面對黑家灣社區的亂象,我們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還農田以本來面目。
要立即啟動垃圾清理工作,組織專業力量對堆積的建筑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回收的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可回收的進行無害化處置。
同時,要對受損的土壤進行修復,通過客土回填、有機質補充等方式,逐步恢復其肥力和耕作功能。
在治理的同時,更要嚴查背后的責任。要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垃圾來源和傾倒過程,依法追究相關企業和個人的法律責任。
對那些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的公職人員,也要嚴肅問責,絕不姑息。只有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才能形成有效震懾,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此外,還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完善建筑垃圾的產生、運輸、處置全流程監管體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垃圾流向的實時監控和追溯。
同時,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耕地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形成人人參與、共同守護的良好氛圍。
黑家灣社區的教訓是深刻的,它提醒我們,耕地保護容不得半點松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扛起責任,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紅線。
廣大農民朋友也要增強維權意識,敢于對破壞耕地的行為說“不”。媒體和社會組織則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及時曝光違法行為,推動問題解決。
站在黑家灣社區這片被垃圾覆蓋的農田前,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場景還要持續多久?我們還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真正喚醒對土地的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